網絡生活
網絡生活總目錄 - 網絡生活-9
Home 回首頁

Google
246.民安隊員染罕有細菌後死亡

2005年6月1日 【蘋果專訊】

傷口發現紫色色桿菌 未確定感染源頭

民安隊少年團C中隊資深小隊長鄭正光,上月在屯門圓墩營集訓後數日神秘死亡,衛生署證實鄭正光曾感染一種罕有及死亡率極高的細菌「紫色色桿菌」,其手上的傷口呈現膿瘡,細菌在血液繁殖,最後死亡。調查又證實同時受訓的數十人並無病徵,民安隊內部已發起籌款活動協助鄭氏遺屬,並幫忙辦理其後事。

微生物專家表示,紫色色桿菌主要存在於淡水及泥土中,感染個案極為罕有,全球只錄得約一百宗感染個案,但這宗相信並非本港首宗,此菌毒性極高,毒素進入血液後大量繁殖,酵素也可破壞器官,患者可在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內死亡,死亡率高達六至八成,但不會透過患者傳染他人。

在泥土及水中出現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死者五月二十一至二十二日,於屯門圓墩營集訓,二十三日出現發燒及頭痛等症狀,右臂有一膿瘡,二十五日進入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留醫,翌日死亡,其後在膿瘡傷口及血液樣本發現紫色色桿菌,其死因已交死因裁判法庭跟進。

防護中心人員昨到圓墩營收集環境樣本作化驗,並會到病人曾到過的其他地點收集樣本。至於約四十名同時參與訓練活動人士及死者家人,均無出現類似病徵,現時未能確定感染源頭。

該菌是一種在熱帶及亞熱帶泥土及水中出現的桿菌,人類感染個案甚為罕見,主要是透過損傷的皮膚或沒有包妥的傷口接觸含有細菌的水及泥土而感染,細菌可引致敗血症及內臟膿腫,中心籲市民郊野活動時要避免傷口接觸泥土或水。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稱,此菌能在短時間內殺人,毒性等同俗稱食肉菌的創傷弧菌般高,因為細菌入血後大量繁殖,導致敗血情況,患者傷口以至內臟甚至腦部也可以呈現膿腫,死亡率達六成半,細菌入血者有八成機會死亡,若及早發現可用抗生素治療。

他表示,該桿菌呈紫色,少部份無顏色,全球首宗動物感染個案在一九零五年菲律賓由一隻水牛感染,首宗人類感染個案在一九二七年馬來西亞發現。據港大微物學系副教授何柏良稱,以往曾有市民染紫色色桿菌,這宗個案並非本港首宗。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全球其他地區同類感染個案,不少是患者本身患有免疫力毛病「中性粒細胞缺陷」,免疫力過低而染病。

發起籌款助辦後事

民安處副處長黃英豪回應本報時表示,須待衛生署追查鄭正光如何感染,並交由死因庭聆訊後,才能確定其死因,目前未能評估賠償金額及日後訓練是否需採取特別措施防止感染,民安隊內部已發起籌款活動協助鄭氏遺屬,並幫忙辦理其後事。

鄭正光於上周一(五月二十三日),即參與集訓出營翌日,已感到不適向私家醫生求診,上周三病情惡化後入院,黃認為有關方面應加強警覺性,「呢隻菌有藥醫,如果早發現,好大機會唔會發生呢件事。」

黃英豪又稱,鄭正光居於鄉郊地區,環境與圓墩營相似,故不能排除他在營地以外地方感染細菌的可能性,據悉,死者居於沙田火炭村屋,曾任華籍英兵,是家中經濟支柱。

記者:梁洵瑜、羅偉光

雨後一周應停止野外訓練

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兼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出,由於細菌容易潛藏於河水及泥土中,參與野外訓練人士在細菌感染上存在一定風險,特別是大雨過後,細菌會隨著雨水沖出地面,所以他建議雨後一周應盡量停止所有野外訓練,減低受訓人士感染細菌的危險。

須即時清洗傷口

勞永樂表示,若不幸在野外訓練期間受傷,必須嚴謹處理傷口,有關傷者應該立刻以潔淨的水清洗及包紮傷口,如果傷口發炎,應立刻求醫。

他又說,先天免疫力較差的人士會較容易感染細菌,部份更會出現嚴重傷口感染。

應查詢感染紀錄

勞永樂建議進行野外訓練的機構在入營時,必須查詢有關訓練者在過往曾否有嚴重傷口感染紀錄,或家族中是否有類似紀錄,若擁有該類紀錄者不宜參與野外訓練,避免細菌感染。

* 通知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