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拳必知的一、二、三、四

「一」,是指一個認識.即通過修煉太極拳來學道。

太極本是個大概念,太極拳是武術、功夫、學問,學問的巔峰就是道。中山大學的張連順教授形容,看李經梧老師行拳,感覺是達到了「道」的境界。很多學問都有用,都通道,都值得學。

但經歷和精力有限,選擇幾種必學的話,太極拳必學。為什麼?因為太極拳全面(指其運動內容,文武全包含,動靜全容納),因為太極拳高深(指其知識體系,由淺入深、深不可測)。

道就是如此,可以活到老、學到老、練到老、用到老。太極拳是一個可以終生學習且受用無窮的學問。

「二」,是指兩種途徑或兩個方法。

一曰「專」,一曰「博」。兩個途徑都能出功夫,成大師。前提是,無論專與博,首先要對路,要規範、要紮實。這與做一般學問是一樣的道理。但又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名家保守,明師難求。

任何一門功課的教學,學校的教師不會保守,但民間藝術往往很保守,拳師則更加保守。因為保守,許多功夫成了絕學,許多教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這又增加了學習的難度。所以,前提至關重要。就太極拳而言,可以專門習練某一家,某一派,一門精進,達到舉一反三的成效;也可以博採眾長,轉移多師,反複印證,達到合三為一的境界。

「三」,是指三個目標。

習練太極拳的三個目標是:健康身心、惠及他人、造福社會。簡稱為:利己、利他、利眾。三個目標是遞進的關係,是不矛盾、相融合的。有些事情,有些項目,利眾了不見得直接利己,而利己了可能直接損他,太極拳不是這樣,在利己的同時決不損他。

這是第一個目標一一健康自己身心。習練太極拳者一定有身體的益處,所謂「終推用意究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是也。

第二個目標是惠及他人,首先是家人。自己身體好,就能照顧自己,老人身體好.就不連累子女,這是良性互動。人以群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社交圈子。

習練太極拳是一個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嗜好,你完全可以以此交流給有健身需求的朋友和親人,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第三個目標是成就事業,造福社會。太極拳本是民族的瑰寶,社會的財富,隨著歷史的變遷、時光的流逝,它成了「非物質性文化遺產」。優秀的武術套路,就像優秀的曲目如《二泉映月》一樣珍貴而不可複製。還原太極拳的本來面貌,為往聖繼絕學,可謂是一門功課和事業。

「四」,是指四個環節,也可稱為成就事業的四個入門功夫。

這四個功夫是:一要立大志,二要有見識,三要樹恆心,四要勤積累。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一一有志則不甘為下流,不淺嚐則止,一定勇攀高峰;
有識則知學問無窮,不敢以一得自足,而且見識真偽,比較優劣,取長去短;有勤則笨鳥先飛;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四者缺一不可。於此四者,恆最重要。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恆也。「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做到有恆,既是易事,又是難事。說易,因為人人可以做到。說難就在於難堅持,堅持幾天可以,支持幾個月就難了,堅持幾年、十幾年、一輩子更難了。

然而,只有「守常」,才能獲得成效。曾國藩曾結合自己的體驗,教育子女說:「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自如種樹蓄養,日見其大而不覺耳。」因此,他反覆要求兒子「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習練太極拳的基本功課是什麼呢?

無非是「盤一盤」(架子),「摸一摸」(推手),「想一想」(琢磨琢磨,走走腦子),「做一做「(再實踐的過程)。如果每天都能堅持做一兩樣,日復一日,定有收穫。

資料來源 : 【太極運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