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到底怎麼得來的

不幸得了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為什麼是我?」「癌症為什麼偏偏找上我?」

癌症到底是怎麼來的?!怎麼就找上門了?看完這些你就清醒了!

一、「吸」出來的癌症

1、吸——煙、二手菸

吸菸者,無疑已成為「癌症的候選人」!隨著吸菸者的吸菸量越大、吸菸年限越長、開始吸菸年齡越小,肺癌的發病風險和機率也就越高。

吸菸,既害己,又害人。越早戒越好!

世界衛生組織:吸菸者比非吸菸者一生中患肺癌的可能性高出22倍。

2、吸——廚房油煙

廚房油煙對人的影響,從小了說對鼻、眼、咽喉黏膜有較強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長期油煙的吸入還可以導致肺癌。

在一篇《我國肺癌流行現狀及其預防對策》中談到,上海市對女性肺癌的病例對照研究發現,烹調時室內無除油煙設備的女性肺癌危險度比室內無或少油煙霧的女性高約60%。

3、吸——裝修污染

2019年6月,在北京市消費者協舉辦的主題為「室內污染防治」的活動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穆新林表示,室內空氣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嚴重2~5倍。在室內空氣中,大約存在500多種揮發性有機物,其中致癌物質就有20多種,危害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氨以及酯等。

特別是甲醛,被稱為室內環境污染「第一殺手」,兒童作為敏感人群,輕則會出現輕微氣喘,重則導致噁心、嘔吐、水腫等病症。

4、吸——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問題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空氣中的細顆粒物,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及其衍生的化合物導致霧霾天氣。2014年,發表在權威期刊《柳葉刀》上的研究指出,霧霾會造成PM2.5沉積於肺部引發炎症,進而導致惡性疾病。

二、「吃」出來的癌症

1、吃得過咸

高鹽飲食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主任孫浩2017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世衛組織規定的是,每人每天的鹽攝取量為6克,超過了這個量,食鹽中的高滲透液會破壞胃黏膜,長此以往,也容易誘發胃癌。

2、吃肉太多

吃肉太多,是腸癌的高危因素。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李孟鴻教授課題組經研究發現,腫瘤癌變過程的關鍵基因ILF3可以通過促進腫瘤細胞大量攝取周圍營養物質,從而惡性增殖。過多的營養物質攝入,特別是富含絲氨酸和蛋氨酸的食物將更有可能誘發癌症。

尤其如今人們的飲食結構愈發高脂肪高蛋白化,更易誘發癌變。

3、吃得過燙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相加慶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中國的食物很有特點,像火鍋這類食物溫度比較高,比較燙口,長期保持這樣的飲食習慣,容易損傷食管黏膜,反覆修復,長期循環很容易導致癌症。

4、愛吃檳榔

早在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檳榔列入「黑名單」,與砒霜等同列為一級致癌物。

對於致癌原因:首先是檳榔里的化學物質經咀嚼後,形成的亞硝基,是明確致癌的化合物;其次檳榔較硬,咀嚼時易對口腔黏膜造成機械創傷。

2018年4月,中華口腔醫學會和中國疾控中心曾調研湖南省群眾咀嚼檳榔和口腔癌的現狀,當時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病房內,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史。

5、飲酒

2021年8月,科技部官網發布了一篇名為《加拿大一項研究表明部分癌症和飲酒有關》的文章。文章援引的權威期刊《柳葉刀·腫瘤學》的一項研究證實:

酒精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定義的1類致癌物,是全球癌症的主要原因,並且隨著酒精消費量的增加,癌症數量將進一步上升。

文章稱,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的一項建模研究表明,2020年加拿大有7000例新癌症病例和較重的飲酒模式有關,其中包括24%的乳腺癌病例、20%的結腸癌病例、15%的直腸癌病例和13%的口腔癌和肝癌病例。

三、「省」出來的癌症

1、發霉食物捨不得扔

河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一病區主任高啟龍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黃麴黴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1類致癌物,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致癌能力是二甲基亞硝胺的7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經常攝入可能增加患肝癌風險。

防範黃麴黴素,避免吃發霉的食物。一旦吃到苦味或哈喇味的堅果,一定要馬上吐掉並漱口。特別是花生、紅薯、甘蔗等,花生油同樣不宜長時間存放,一旦發霉就應立刻丟掉。

2、隔夜飯菜捨不得扔

老一輩很多都是從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過來的,所以非常節約糧食,吃不了的飯菜,經常就是放在冰箱裡面,第二天、第三天還在繼續吃。

四川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醫師宋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蔬菜裡面通常含有硝酸鹽,在細菌的作用下,硝酸鹽就會轉變為對人體有害的亞硝酸鹽,存放時間越長,亞硝酸鹽含量越多。

偶爾吃一頓沒有關係,但如果我們長期吃這樣的剩菜,攝入的亞硝酸鹽很多,從而對人體造成一些影響,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可能會致癌。

四、「懶」出來的癌症

1、懶得運動

有些人好像每天除了工作久坐,就是睡覺了;能坐車絕不走著,能坐電梯絕不爬樓梯……一點兒也不捨得花點力氣鍛鍊,長期這樣缺乏鍛鍊,患癌風險真的會增加!

2019年,陝西省腫瘤醫院柴麗在健康時報撰文表示,世衛組織早在2013年就公布,懶得運動已成為全球第四死亡風險因素。缺乏運動會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減少,大大增加患癌的機率。進行有規律的、持續的身體活動,能預防某些部位的癌症。

2、懶得上廁所

忙著工作,忙著打牌,在外找不到衛生間……懶得上廁所,身體就會受影響。

柴麗指出,習慣了憋尿,不但會損傷膀胱,增加尿頻、尿失禁風險;降低膀胱黏膜抵抗力,易發尿路感染,甚至危害腎臟,刺激前列腺,誘發炎症等。有研究顯示,有憋尿習慣的人,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更高。

3、懶得體檢

懶得去體檢、懶得去醫院,想給自己省點事,沒想到最終卻大病一場!

很多癌症患者拖到晚期症狀出現才去醫院,這時查出癌症往往為時已晚,錯過了最佳治療期,醫生也沒有辦法。

五、「作」出來的癌症

1、長期熬夜

熬夜,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打遊戲、追劇、刷小視頻……根本停不下來,但是熬的不是夜,熬得是命。

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歐陽學農2013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長期熬夜是腫瘤高發的一個誘因。因為熬夜會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亂,使得細胞代謝異常,影響人體細胞正常分裂,導致細胞突變,提高患癌風險。

2、長期過勞

如今社會生活節奏快,加班熬夜、奔波打拼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工作起來幾天都不休息。

但是,人體就像一個彈簧,過度勞累直接導致人體抗病免疫力快速下降。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李峻岭2018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預防防癌,不要過度勞累。以前,我看的肺癌病人都比我年紀大;後來,他們的年齡開始和自己相似,有一些患者比自己還年輕。

這種變化讓我開始關注肺癌患者的共性。發現很多患者都特別勞累、工作壓力很大,睡眠不好、熬夜,還有其他不良生活習慣,比如重度抽菸。

3、不規律飲食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一些不良飲食習慣大大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比如:為了趕時間,吃飯狼吞虎咽;生活無規律,吃飯經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甚至經常連早餐都不吃,有時還暴飲暴食;燻肉、油炸、烘烤、燒焦食物和使用多次的高溫食用油中都含有大量致癌物質。

六、「染」出來的癌症

2020年3月,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潘戰和在其微信公號上發文指出,「染」指的是細菌病毒感染。研究發現,某些病毒和細菌可能與某些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

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會增加肝癌的發生概率。

2、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與宮頸癌、肛門癌、外陰陰道癌、陰莖癌和口咽癌等的發生相關。

3、除了病毒,某些細菌也與癌症的發生相關,其中最為明確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幽門螺桿菌(Hp)與胃癌、胃淋巴瘤的關係。

癌症發病相關其他因素

此外,其他影響癌症發病的相關因素還有:遺傳、情緒、年齡、與職業等。

1、遺傳因素

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學實驗室副主任易琳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大量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腫瘤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易感性疾病,往往存在家族聚集的現象。

2、情緒因素

海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宋少軍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負面情緒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胃癌、肝癌甚至顱內惡性腫瘤等,與易怒、「小心眼」、過度壓抑自己情緒有關。

3、年齡因素

潘戰和指出,年齡與癌症的發生有明確的關係。總體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癌症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長,甚至可以說,年齡是癌症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兒童更多患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淋巴造血組織的腫瘤(如急粒白血病、急淋白血病、淋巴瘤等)。

成人則更多見上皮來源的癌,如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

4、職業因素

潘戰和指出,職業暴露也對癌症的發生產生影響,不同的職業,其工作環境存在差別。

1)從事染料工種的人,其接觸苯胺的機會較多,而苯胺可能導致膀胱癌;

2)煤礦、石油、化工、鋼鐵行業從業者,長年累月接觸並吸入煤塵和混合性粉塵以及其他有害物質,患肺癌的風險相對較高;

3)石棉礦工的肺癌和惡性間皮瘤發生率也相對較高;我國早在1986年就已將石棉職業暴露導致的肺癌和惡性間皮瘤列為職業性腫瘤。

來源:健康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