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中的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越大

一位朋友跟華子說,說自己血壓中的高壓有160mmHg左右,但低壓只有70mmHg,壓差有90mmHg,為什麼會這樣,他應該怎麼辦?

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通常在30~40mmHg,正常不超過60mmHg。如果差值過大,則意味著大動脈出現了硬化,而且差值越大,代表動脈硬化程度越高。發現動脈硬化之後,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控制血壓。

一、壓差越大,血管越「硬」

人體的血流,由心臟跳動提供的動力在血管中循環。當心臟收縮時,把血液泵入大動脈,這時大動脈會彈性擴張,容納血液。此時是血液對大動脈壁施加壓力,這個壓力的最大值,就是收縮壓(高壓)

當心臟舒張時,大動脈在自身彈性下開始回縮,此時主動脈瓣關閉,防止血液逆流回心臟,血液會被推向外周小動脈。此時是大動脈壁對血液施加壓力,這個壓力的最小值,就是舒張壓(低壓)

壓差越大,血管越「硬」

由此可見,大動脈的彈性與血壓值的高低密切相關。當人體的大動脈的彈性減弱,出現硬化時,心臟在收縮泵血時的阻力就會增大,表現為高壓升高;在心臟舒張期時,由於大動脈彈性不足,回縮力量減弱,表現為低壓不變或降低

導致大動脈出現硬化的因素,主要與年齡相關,所以這種高壓升高、低壓不變或降低,高壓與低壓之間的差值增大的血壓類型,多見於老年人,是老年高血壓的典型特徵,也稱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而且動脈硬化程度越高,壓差也會越大。

二、控制血壓,延緩動脈硬化的關鍵

當動脈失去彈性,變得硬化,血壓就會逐漸升高,而且高血壓又會反過來加重動脈硬化的進展,兩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動脈硬化是人體衰老的必然趨勢,我們不能對抗衰老,但是可以通過控制血壓來延緩動脈硬化的進展。

而且高血壓還是腦出血、腦梗塞、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溫床」,所以一定要把血壓控制到正常範圍。

控制血壓

對於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治療,現在國際上流行的做法是以控制高壓為主,忽略低壓。但是以臨床經驗來看,如果低壓過低,有可能出現降壓灌注不良症候群,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損傷,所以建議降壓過程中仍要兼顧低壓值,不要過低

壓差過大的人,主要是老年人群,降壓速度不能過急過快。如果年齡大於65歲,高壓的初步控制目標可以暫定在150mmHg,然後逐步降低至140mmHg,如果可以耐受,則繼續降低至130mmHg左右。在降壓期間,要密切關注低壓,儘量控制在60mmHg以上。如果降壓時出現頭暈、黑視、心悸等缺血症狀,就要減少藥量,維持稍高一點的血壓值。

頭暈

三、壓差大,在降壓藥上的選擇

老年人壓差大的單純收縮期高血壓,通常對鈉離子敏感,屬於容量型的高血壓,使用利尿藥的效果比較顯著,通過排鈉排水,縮減血容量,長期使用還可以降低人體的鈉離子水平,降低血管興奮性,使血管舒張,產生降壓作用。

但是單獨使用利尿藥的降壓強度偏弱,單用時血壓難以降至正常範圍。所以現在常用方案,是以利尿藥為基礎,搭配地平、洛爾、普利或沙坦進行聯合用藥,大多數人都需要至少兩種藥物才能穩定地控制血壓。

在降壓藥上的選擇

總結一下,血壓中的高壓升高,低壓偏低,壓差變大,說明是大動脈血管出現了硬化,壓差值越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血管越「硬」。

通過控制血壓,可以延緩動脈硬化的進展,在用藥時需要根據基礎疾病,對藥物的敏感性等因素,由醫生進行選擇。對用藥有疑惑,要及時諮詢醫生或藥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