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老掉牙。在我們的認知里,一般老了才會掉牙。但這屆年輕人實在不好帶,在如花的年紀,不僅脫髮,都開始掉牙了,距離顏值全線滑坡又近了一步。

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高達97%的成人正在遭受口腔問題的困擾,尤其是20-39歲的中青年已成為接受種植牙手術的主力軍

什麼情況需要做種植牙?會很疼嗎?風險大嗎?價格這麼貴,使用壽命長嗎?今天小九為大家一一解答。

一、為什麼缺牙後一定要進行種植?

有種說法:缺一顆牙=危害整個口腔。缺牙不僅影響咀嚼、發音和面容美觀,還會導致鄰牙傾斜、鬆動甚至脫落,其他牙齒間的縫隙也會加大,使食物殘渣容易嵌塞,從而引起口臭、齲齒、牙周病等

因此,如果出現牙齒缺失,建議儘早進行修復。而相對於傳統假牙、固定牙橋等修複方式,種植牙有著非常突出的優點,是目前最理想的修複方式之一

種植牙就是把人工製造的牙根植入到缺損部位的牙槽骨中(俗稱牙床),待它和牙槽骨形成良好結合後,再在其上方安放定製的人工牙冠。

由於獲得骨組織的固位支持,種植牙的穩固性極高,能夠更好地恢復患者的牙體功能,而且能預防牙槽骨吸收。不同於傳統假牙需要周邊牙體作為依託,種植牙可以獨立發揮咀嚼功能,而不損傷其他牙齒

此外,種植牙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牙齒形態、顏色等定製種植牙,癒合後無異物感,更為美觀舒適

二、種植牙是怎麼「種」上去的?風險大嗎?

種植牙是一場微創手術,它的過程是怎樣的?其實,種植牙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術前的基礎檢查

在術前需要拍攝口腔CT,根據CT結果,醫生判斷缺失部位的牙槽骨是否有炎症、是否有根尖囊腫、牙槽骨的密度如何,以及骨質的吸收狀況、鄰牙是否有齲壞等等,之後才能據此制定詳細的治療方案。

術前的基礎檢查

此外,為了保證手術安全性,醫生通常會對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壓病史等疾病進行健康評估,以確定種植治療指征,確定種植時機和種植方案。

2.種植過程

根據方案設計和計算機模擬,接下來就可以開始種植手術。

第一步:在牙槽骨中植入種植體,即在牙床上鑽一個小孔,然後像擰螺絲一樣植入。整個過程持續時間大概在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左右。種植手術一般採用局部麻醉,患者不必過於緊張,術中也可以與醫生溝通交流。

第二步:等待種植體和骨頭緊密結合,具體時間因人而異,大概需要3-6個月,過程中也不會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

等待種植體和骨頭緊密結合

第三步:進行二期手術,安裝癒合基台,使植入的種植體穿透牙齦。在1-2周後,軟組織逐漸成型,癒合基台轉換成永久基台。

第四步:戴上牙冠,患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全瓷冠或烤瓷冠。佩戴牙冠時,患者要注意自身感受,給醫生反饋不合適的地方,及時進行調整。至此,修復過程就結束了。

3.術後檢查

第一年應分別在手術後的1個月、3個月、6個月複診,以後每半年或一年複診一次。複診內容包括評估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況,控制風險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種植牙是一項要求高度專業技能的診療項目,對衛生環境、醫療設備和醫生的技術都有較高的標準。

因此,患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或專業的口腔醫院進行種植。以口腔種植為核心技術,採用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和數位化診療技術,為患者提供各種類型的種植牙修復,過程直觀有序,可預測效果。

除了數位化在各個環節的科技加持外,每顆美觀實用的種植牙背後,還離不開專業醫生團隊的精湛醫術和默契配合。

三、種植牙能用多久?如何維護?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10年種植牙的存活率在95%以上,20年在93%左右。種植牙並非一勞永逸,一顆種植牙的長久存活與耐用,需要醫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患者首先要選擇正規醫院和有經驗的醫生做種植,並在術後謹遵醫囑做好日常護理工作,做到以下幾點:

飲食上儘量避免咬合過硬的食物,如骨頭、殼類食物

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可使用牙線、沖牙器協助清潔牙齒,但要避免刺激損傷牙齦;

戒菸戒酒,避免誘發牙周炎導致牙周骨量喪失,因為牙床骨密度與種植體的持久性息息相關;

定期複查牙齒,若發現齲齒、牙周炎、咬頜不良等問題一定要及時處理,並防止種植牙受到外力撞傷,一旦撞傷應立即聯繫醫生就診。

很多人都調侃,一口好牙,抵得上縣城一套房。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口腔健康,當牙齒出現問題時,應及時治療。

來源:39健康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