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介紹

中華武術起源於古老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非常豐富,他首先從道家思想而來,是與修煉有關的,構成了道德修養、藝術技法、養生強身、防衛和制止暴力,所以武字又有止戈之說。

在漫長的中華民族歷史中,由《黃帝戰蚩尤》的「角抵」式摔法(摔跤),到戰國時發展的劍術,漢唐之際又融入更豐富的藝術內涵,如唐代「三絕」有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和張旭的草書,可見當時的劍術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與唐詩一樣發展到鼎盛時期。

宋、元之後,道人張三豐在修煉中創太極拳;明、清之際繼太極拳之後, 又由修煉界傳出八卦掌和形意拳;在民間則產生和發展了優美、舒展快速的外家拳,如查、花、炮、洪、華等長拳和八極、通臂、翻子、螳螂等不同風格的武術技法。

天下聞名的少林又有南北之分,構成南拳北腿的特點。

武術在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漸依不同的風格特點分成一:以內煉為主的內家拳,如太極、八卦、形意等,二:以外形訓練為主,要求由外練到內,形神合一的外家拳,如查、花、炮、洪、華、南拳、少林、通臂、螳螂、翻子、八技等。無論內外家,都有各種兵器的練習,如刀、槍、劍、棍、斧、鉞、鉤、叉,等各種不同風格特點的器械練習,統稱為武術器械。

就中華武術的傳統而言,它包括道德修養、藝術欣賞、祛病強身和防衛抗暴等。

在技法和藝術內涵上又有著高深的學問,所以武術是中華民族神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

來源 : 【太極運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