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各種聊天應用軟件
文:薯伯伯

近日遷離 WhatsApp 的移民潮已成,勢不可擋,可喜可賀 🎉

我分享一下手機聊天應用的使用場景,希望對大家適應新環境會有幫助。

我的手機目前有以下聊天軟件:

一,Signal:

最主要的聊天應用,只對朋友開放。已經 99.9% 取代了我以前在 WhatsApp 的使用場。有些群眾平均年齡達 50 歲左右的長輩群組,都成功轉至 Signal。這一點確是很有阻力,但努力一點便成功。(其中一個努力的方法,是一定要退出陳舊的 WhatsApp 小組,不要抱著不設實際的甚麼「重要事情才去 Signal 聊」這種想法,其實甚麼事情也應該改去 Signal 聊。)

二,Telegram:

大多情況只用作公海,類似公眾討論區,因為可以隱藏電話及更改用戶名字。不過 Telegram 的討論區沒有提供點對點加密,這點在公眾討論小組,問題其實不大,因為別人不用有特殊破解技術,只需直接加入小組,已能看到討論內容,即使內容沒有加密,也非太大考慮。更應考慮的是要提醒用戶,小組是公眾可進,就像在巴士上不應大聲說話,小心言行。

但私人的聊天情況,如果介意對方看到電話號碼,才用 Telegram。如果不介意對方知道我的電話號碼,就用 Signal,但要強調一點,Signal 不適合做公海。

三,WhatsApp:

如果對方完全沒有 Signal,完全沒有 Telegram,卻只有 WhatsApp,否則要用直線電話或 SMS 聯絡,基於「有加密總比沒有好」的原則,在此情況下用這個過時兼侵犯私隱的軟件作為節衷,也未嘗不可。

但我目前留在 WhatsApp 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幫其他還未轉用的朋友轉場,自己的 status 已改為:「我仍在使用WhatsApp,因為想叫你轉用Signal。」而頭像亦改為 Signal 的標誌。

另外有些人問為何會離開 WhatsApp 生態圈、改用 MeWe,卻又沒有完全離開 Facebook。不同人有不同原因,我的原因是,我本身已完全停止更新 Facebook 的個人檔案(profile),但保留 Facebook Page,純粹作為訊息傳播之用。而且有甚麼地方是最適合提醒用家注意 Facebook 的霸王私隱政策?沒錯,就是在 Facebook。正如你在 Signal 上叫人用 Signal,其實是無謂的,因為對方已經轉用 Signal 了。你在 WhatsApp 上叫人轉用 Signal 或離開 WhatsApp,才有實質意義。

有些人又問如果把 WhatsApp 及 Facebook 的登記改為不同的電話號碼,能否防止兩者之間互換用家數據,侵犯用家私隱。我自己其實正是這樣做,即 WhatsApp 及 Facebook 使用不同的電話號碼,但 Facebook 似乎仍然能取得我的一些用戶數據。

最簡單是完全停用 WhatsApp,轉用 Signal,一了百了。

四,其他聊天應用:

微信: 🥶🥶🥶

是的,我在一部廢而不用的手機上,仍然裝有微信,因為有些朋友仍然使用微信(主要是西藏),所以間中仍然會開微信看看有甚麼最新消息。不過微信是安裝在一部廢機上,所有私隱權限都放到最低,這部手機與主要手機儘量沒有關連。

Line:

這個軟件其實同樣侵犯不少私隱,廣告多,可免則免,但有時跟台灣朋友聊天也是必須要用。不過因為使用頻率低,已暫時刪除。如果開關後再去台灣旅行,也會考慮重新安裝。

Wickr、Wire、Threema 等

也是小眾談論的加密聊天軟件,各有各好亦各有各壞,例如有一些可以隱藏電話號碼,但卻沒有二步認證(我覺得 2FA 比起隱藏電話更重要)。不過使用聊天軟件,極度關鍵的考慮是其採用率(adoption rate),如果 Signal 已經取得明顯的優勢(極度超越的 adoption rate,完勝!),那就用 Signal。

而且在推介任何軟件的時候,推介一個叫推介,推介十個就是擾亂。我是 2014 年開始用 Signal,但一直到 2019 年才算是較多核心小組轉至 Signal,既然 Signal 在加密及保安上已達至我滿意的程度,那我目前就叫大家用 Signal,不會打算推動用家轉用其他聊天軟件。

如果你當是小眾測試當時沒有問題,但肯定不會今天叫人移民 Signal,明天叫人移至 Wire 或 Wickr 軟件,否則大家過度疲累,很可能最終只願停留在舒適區,不作任何改進。

推介 Signal 的原因,在其團隊背景、運作方式、技術應用以及公眾採用率等等,很多人在談論時忽略了最後這一點。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14828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