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

01

海明威說過:「我們需要花兩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需要花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人這一生,理應要越活越沉默,而不能越活越多言。

要知道,言多必失,必惹其禍,那是世間的常態。

有人提出過一個疑惑,相比於身體語言,為什麼人類更喜歡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呢?

有個答案是這麼解釋的,

當人的情緒受到了影響時,那他們就會按奈不住自己的情緒,只會讓情緒從自己的嘴巴裡面,傾瀉出來。

在現實生活中,每當我們遇到一定的問題時,其實我們都會選擇抱怨以及咒罵。慢慢地,說話也就成為了「緩解情緒」的首選方式

對於年輕人來說,說話不加節制,那很正常。因為他們沒有吃過虧,所以他們必然要經歷吃虧的過程。

而對於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來說,說話還是節制一點比較好。

因為我們早已沒有了「試錯」的機會。

退休後,就不要再說這些話了,會害了你。

必然要經歷吃虧的過程

02

退休後,就不要說「倚老賣老」的話了。

絕大多數老年人都有個特點,那就是習慣於「倚老賣老」。

由於我是長輩,所以你必須要聽我的,不然就是你不孝順。

像這樣的想法,既容易得罪我們的兒孫後代,也容易讓我們「眾叛親離」。

眾叛親離,這個詞雖然誇張了一點,但卻是生活的現實。

他才發現,倚老賣老的行為,特別容易得罪兒女。

從家庭關係的層面上說,雖然我們跟兒女有著不可分割的血脈關係。

可一切的血脈關係,都無法改變人性。

一旦兒女選擇不孝,那所有的血脈關係,都變得不堪一擊。

一旦兒女選擇不孝

03

退休後,少跟兒女說「牽扯利益」的話。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

這番話,不僅適用於親兄弟的關係裡面,還適用於父母和兒女的關係當中。

父子之間為了利益而翻臉不認人,那很常見;母女之間為了一點錢財而斷絕關係,這些事兒也時常發生。

有人認為,要想維持父母和兒女之間良好的關係,不妨少點牽扯到利益,能夠不談利益,就一定不能談及利益。

感情和金錢之間,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

如果能找到,那自然是好事。而找不到,我們就只能避免談及金錢的話題了。

試想,如果你跟兒女說有多少遺產,或者說需要他們出多少錢,那他們會怎麼想呢?

前者會覺得,父母有那麼多錢,那就跟父母搞好關係。後者會覺得,我連自己都養不活,又何談養活父母呢?

這,就會讓虛情假意出現,也會讓親情冰冷成為現實。

守口如瓶,不談金錢,那才是晚年的正道。

虛情假意出現

04

退休後,少說「消極」的話。

有禪師說過,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

就好比我們的內心,心若變得積極起來,我們看世界的眼光都是懷有希望的。心若變得消極起來,我們看世界的眼光都是陰暗的。

所謂

「心若向陽,無謂悲傷。心若陰沉,如臨冰霜」

就是這個道理。

人老了,為什麼非要選擇「積極做人」呢?一句話,做人過分消極,會拉低自己的生活質量。做人積極點,那我們會活得高興很多。

人活一世,沒必要為了某些瑣事而過分糾結。與其在痛苦中度過往後餘生,不如在愉悅中欣喜到老。

李叔同說過,悲欣交集。

生活賦予我以悲傷,而我卻要用最為淡然且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縱使一生悲苦,我心終將明亮如光。

我心終將明亮如光

05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你說話好聽,懂得體諒別人,知道別人的不易,那別人也會尊重你。反之,你總是喜歡說一些傷人的話,那別人就會遠離你。

有這麼一個案例。

劉老伯衣食無憂,但他總是認為,兒女一個月不給他5000元,就是他們不夠孝順。因此,他就跟兒女爭執了起來,甚至傷了兒女的自尊心。

就連他的大兒子也說,我們這些年輕人本就不容易,為什麼老人家就不能多體諒呢?

可以說,老人不懂得體諒兒女,會讓兒女寒心。

無論在什麼時候,父母都不妨做到「將心比心」。

知道兒女的現況,體諒兒女的不易,多說些尊重的話語,切勿蠻橫無理,避免得罪家人以及身邊人。

這,才是做人該有的,審時度勢的,大智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