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後半場,富養自己的最好方式

心靜則清,心清則明。

人生後半場,富養自己的最好方式

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到了人生後半場,過一天,少一天。

餘下的日子裡,最要緊的不是取悅他人,而是富養自己,不給自己留遺憾。

富養,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不愁吃穿,更是精神上的飽滿充實。

盡情享受人生中的種種美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才不負你來這人間一趟。

01-勤以養財

老話說得好:「生死不由命,富貴全在勤。」

勤勞的雙手能掙出所有,而懶惰只會什麼也得不到,想著天上掉餡餅,坐享其成,不過是癡人說夢話。

春若不種,秋則無收;少若不勤,老則無依。

或許你可以靠著透支身體、小聰明和運氣取巧的活著,但到了某個年齡之後,真正給你支撐的,只會是自律,積極和勤奮。

我們為什麼要辛勤工作,努力賺錢?

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即使前路坎坷,也能氣定神閒,過著獨立而自由的生活。

你的勤奮裡,藏著的不僅僅是錢財,而是你的底氣、你的退路和你對未來人生的自主選擇權。

就像《自祭文》中有言:「勤靡餘勞,心有常閒。 」

辛勤忙碌,身體固然會疲憊,但內心卻是悠閒自在的。

勤以養財

02-書以養氣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

平日裡多讀書,一時半會也許看不出什麼變化。

但恰如蘇軾所言:「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日積月累,你的氣質談吐,你的胸襟格局,一定會有所不同。

因為一本好書中,蘊含著前人諸多的見識智慧和處世哲學。

一個人的時間和閱歷是有限的,通過讀書,你能與前輩先哲跨越時空對話交流,越活越通透,越活越智慧。

腹有詩書的人,不會將自己囿於生活的雞毛蒜皮,也不會困於一時的人生低谷。

因為你讀過的書,已經長成了你的骨頭和血肉,書讀多了,眼界就打開了,內心通透了,問題就少了。

書讀多了,滋養心靈,拓寬眼界,內心自然豐盈飽滿,不再匱乏。

書以養氣

03-善以養福

《道德經》中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地無私,不會偏袒任何人,但絕對不會虧待善良的人。

世間所有的美好,都是環環相扣的,你的福報,不過是積攢的善良罷了。

古訓說:「小善漸而大德生。」

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善舉,不動聲色的善意,也能自帶光芒,燃著力量,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命運歸根結底,不過是因果循環。

該幫的幫,該讓的讓,你在這裡吃點虧,可能就在別處暗藏了力量,要相信,你的福報在後面。

你現在所承受的,都源於你的起心動念;你將來擁有的,都始於你當下一言一行。

一直善良下去,不計較得失,不瞻前顧後,只問自心,福報已在你的身後相隨。

善以養福

04-動以養身

《呂氏春秋》有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意思是說,活水常流所以不發臭,門軸常轉所以不被蟲蛀。

人也是如此,養身要常運動,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和強健的體魄。

即使此時此刻,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也別忘了堅持運動。

生活再忙碌,也要留點時間來鍛煉,有一個好身體,遠離疾病傷痛,才能抵抗世間萬難。

作家周嶺說:「時常運動的人,體內生態系統則更像是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動的人,體內生態系統猶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機。」

運動或是不運動,身體狀態大不一樣,你過的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動起來,一次兩次或許看不到效果,但你只管堅持,時間會給你答案。

願你在大汗淋漓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動以養身

05-靜以養心

《昭德新編》中云:「水靜極形像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人活在世上,難免面對許多紛紛擾擾。

一個人,只有靜下來,心中才能無所掛礙,智慧才能熄滅煩惱。

太浮躁的人,內心不靜,遇到難題就會內心惶恐不知所措。

只有摒棄多餘的慾念,靜下心來,才能保持從容鎮定,守得雲開見月明。

心靜則清,心清則明,這是最好的生活態度,也是人生至高的境界。

內心安寧清靜,才能真正享受外在的福祉,否則錢財名利,都不過是桎梏累贅。

很喜歡楊絳先生在《走到人生邊上》一書中說的一句話:

「人生實苦,終其一生,我們都要不斷地修煉靈魂,完善自我。」

人生不過匆匆百年,沒誰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卻能選擇完善自己的活法。

未來還有無數的美好,更好的自己,等著跟你相遇。

你得富養自己,去改變,去提升,去起舞,把自己變成珍貴的存在。

那些你流過的汗、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行過的善,最終都會流轉輪迴到你自己的身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