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癌症前兆

醫生:「檢查結果出來了,你的內臟黏膜上有一塊贅生物!」

患者:「什麼?你說我得了癌症?」

醫生:「不是,它是息肉!」

這樣的對話,每天都可能會在不同醫院上演。由於近些年癌症較為高發,它治療難度大、治療花費多,所以每個人都對癌有發自內心的恐懼。

當聽到自己的身體長出多餘的物質時,難免會將其和癌聯繫在一起,甚至是沒有完全瞭解,就產生悲觀、絕望的心理!

殊不知,息肉和癌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疾病,臨床所說的息肉指的就是人體正常結構上贅生出了多餘的物質,從鼻腔、聲帶到腸道,只要是有黏膜分佈的區域,都可能會生長出息肉。

在臨床來看,息肉的確是腫瘤的一種,只不過它屬於「良性腫瘤」,而癌是惡性腫瘤!

良性與惡性腫瘤最大的區別,就是良性腫瘤表面有包膜、發展速度較慢,變異的細胞不具備轉移、浸潤的特點,通常對人的危害性並不大。

這一點在息肉上也有明顯體現,絕大部分息肉都是隱蔽生長的,在其體積還不大、沒有影響功能時,患者基本沒有任何症狀表現!

息肉上也有明顯體現

雖說息肉是良性腫瘤,但也有一部分具有惡變傾向。

目前來說,屬於良性息肉、惡變率極低或沒有惡變率的息肉,主要是膽固醇類、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

而雖然是良性腫瘤,但是卻具有惡變傾向的息肉,就是: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在臨床上主要有三個類型,其中最為高發的就是管狀腺瘤,其多為單發性有蒂息肉,以圓形、橢圓形最為多見,其外形又可呈乳頭或非乳頭狀。

通常情況下,管狀腺瘤的直徑多在1cm以下,其癌變率約為1%~5%,越是體積較大的單發性管狀腺瘤,癌變率也就會越高;

越是體積較大的單發性管狀腺瘤,癌變率也就會越高

而第二類,則是絨毛狀腺瘤,它的病發率不及管狀腺瘤,但是其惡變率卻相當高,在患病後的10年內癌變率就能達到70~90%以上。

臨床大部分患者在出現絨毛狀腺瘤時,都是以單發性息肉為主,這種息肉的直徑多超過了1cm以上,有10%~20%左右存在蒂;

第三種腺瘤性息肉為混合型腺瘤,它同時存在以上兩種結構,癌變率也在二者之間!

就目前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腺瘤性息肉最為高發的部位就是大腸。在中國全部的大腸癌患者中,超過80%都是由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的。

而且,腺瘤性息肉還有一個特殊的類型「家族遺傳性腺瘤性息肉病」,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當自己攜帶這種基因後,在20歲左右就可能會發病,腸道內甚至會同時長出上百個息肉,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後期癌變率基本等於100%!

在臨床看來,無論是哪一部位出現了腺瘤性息肉、息肉直徑大於1cm以上,都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息肉病具有一定的復發性,所以即便是在手術過後,也應定期進行複查,這既是為了瞭解健康情況,也是為了避免息肉復發而不自知。

如果多次複查後,息肉都沒有復發跡象,可在醫生建議下,適當延長息肉的複查時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