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的人

以下場景,大家是不是經常會碰到:

A:一看你臉色發白就知道是氣血不足了

B:哎呀,就是那個嘛,你不在知道嗎?

C:那你說是哪兒不足了?

氣血不足,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到底是哪兒不足很多人卻又說不清楚。所以,本篇大姨就來好好說說,「氣血不足」這回事兒~

「氣血不足」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呢,這是中醫的概念,簡單來理解

氣,不是實物,但卻具體存在,是使人體器官發揮機能的動力。

血,既包含我們知道的血液,也指同「氣」一樣的運行載體,是體內動力的源泉。

氣和血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體內的能量轉化和新陳代謝

可以說,氣血的充足與否,是中醫判斷人健康與否的標準之一

若是「氣血不足」,就會引起身體一系列的不適:

面色蒼白、手腳冰涼、頭暈耳鳴、精神萎靡、疲倦無力、毛髮枯萎、皮膚乾燥、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這9個症狀是「氣血不足」最常見的表現。總而言之,「氣血不足」,是人不健康的一種狀態,也是諸多不適症狀的統稱

現代醫學又是怎麼看待「氣血不足」呢?

雖然現代醫學,並沒有「氣血不足」的概念但是,卻有相應的疾病能引起,「氣血不足」所表現出的一系列不適。

 

主要有這3種:

1、貧血,主要是缺鐵性貧血

血液中缺少鐵元素合成血紅蛋白,就會讓血液中的含氧量下降,使身體處於缺氧的狀態。於是就會引起口唇無色、頭暈眼花、體弱乏力、萎靡不振等等。

主要是缺鐵性貧血

2、血液循環不好

營養、氧氣、水分甚至代謝廢物等,都需要靠血液循環來運輸和處理。所以,血液循環若是出現問題身體自然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

典型的表現是:記憶力減退、精神恍惚手腳冰涼、疲勞乏力等等

血液循環不好

3、營養不良

人是鐵,飯是鋼沒有吃夠充足的營養,身體就沒有能量,進行一系列的活動。於是,就會表現出頭髮乾枯、皮膚暗淡、體力不支、沒氣色等等。

營養不良

可以說,表現出「氣血不足」的人,很有可能暗藏貧血、血液循環不好、營養不良等問題。

那麼,重點就來了

「氣血不足」,該如何調理?

大姨根據「氣血不足」可能暗含的3種可能。分別來說說:

1、貧血——要補鐵

缺啥那就補啥,但注意了用大鐵鍋炒菜,可補不了鐵

用大鐵鍋炒菜

要補鐵,還是要靠多吃富含鐵的食物。最主要的是,要多吃動物的血製品和內臟。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成年人每天的鐵攝入量,男性12mg,女性20mg。

每天吃100g鴨血或豬肝就能達到補鐵的目的了

2、血液循環不好——要多動

規律的運動,不僅可以提升人體對氧氣的吸收和利用率,而且還能改善血管的擴張能力,從而有助於血液循環。

規律的運動

所以,建議每週能保持3次以上的運動,每次30分鐘以上。具體運動方式並沒有講究只要是自己喜歡、適合的慢跑、瑜伽、廣場舞、游泳等都可以。

3、營養不良——要多吃

但這吃可是有講究的概括總結,就四個字均衡營養。也就是說,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都得吃。

參考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標準,對成年人來說,均衡營養要做到: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週25種以上。

具體食物可參照:

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g(約1~2個拳頭大小的蕃薯)

保證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其中深綠色蔬菜佔一半以上

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約1~2個蘋果大小)

每週吃魚280-525g,畜禽肉280-525g,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g(約半個~1個巴掌大)

每天300ml牛奶或奶製品,每天1個雞蛋

看起來似乎很難做到,但其實只要我們能正常吃三餐,注意牛奶、雞蛋以及深綠色蔬菜吃足量,大部分的人都能做到均衡營養。

營養不良——要多吃

最後,大姨有話說

「氣血不足」,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指的都是不健康的一種狀態,而且其中還隱藏著疾病的預警。

若只是一時的狀態不佳,比如睡眠不足等引起的,不用多做什麼,保持充足的睡眠,一段時間後就能恢復。但若是這類症狀表現一直存在,那就有可能是疾病的原因,該看醫生還是得看。

建議可以先看血液科或內科的醫生,通過一些檢查來查找病因,到底是貧血、血液循環不好,還是營養不良等等導致。或者,也可以直接找中醫看看是什麼問題。

如果病情還算輕微不需要特別治療,可以照著上文介紹的方式調理;但若是較為嚴重了,那該怎麼治療就怎麼治療,日常調理只能作為輔助手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