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拉磨蹭試試5條黃金法則

孩子拖拉磨蹭試試5條黃金法則

這些話你熟悉嗎?
“快點,上學就要遲到了”
“快點,就等你了,磨磨蹭蹭”
“穿個鞋這麼墨跡,你這孩子怎麼回事”

總被催促的孩子會怎麼樣?

1.失去耐心

總催促孩子,把“快點”掛在嘴邊,孩子因為年齡、心智等因素,會出現能力不夠,又有來自父母的壓力,有些事只能糊弄了事。 時間久了就你就會發現,但凡需要消耗很多耐心去做的事,孩子都很難堅持。

2.脾氣暴躁

家長催孩子的時候,很多都是用吼的,孩子長時間被父母催,被父母吼,也很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遇到難題或是有一點不滿意, 孩子馬上就會暴跳如雷。

3.懶得思考

孩子為了應付催促,一般是求快,糊弄或是直接拒絕。無論哪種,孩子都放棄了自己思考,久而久之做什麼,孩子都會下意識地回避思考,而只是想辦法盡快完成。

試試應對的5步黃金法則:

1.給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6歲前,孩子一般很難對時間有清晰的認識和準確的概念。平日里可以多訓練孩子,讓他們掌握時間的概念。

2.不做代勞的父母,讓孩子學會負責

當父母為孩子做太多,孩子就不會為自己做太多。飯來不及吃,就餓一次肚子;上學遲到,就受一次批評…放手讓孩子支配時間,讓他們承擔后果,孩子才能學會自我管理。

3.把“快點”變成“我希望”

父母日常無效催促:快點!我們馬上要遲到了, 時間要來不及了! 但如果只是不停地說“你快點”,會讓孩子緊張、厭煩、對抗。換個說法,變成正向鼓勵,效果就會大大不同。

4、教會孩子分解任務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一個大任務,分解成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小任務,在完成小任務的時候,孩子如果能準時或提前完成,父母及時鼓勵,孩子就會建立自信,慢慢的也就不會因為“畏難”而拖延了。

5.家長以身作則

生活中,家長的行為,無形中會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特別關注自己的行為。 如果自己做事就磨磨蹭蹭,談何來要求孩子呢?家長平日里做事也要“馬上去做”,給孩子樹立榜樣,也可以經常跟孩子分享自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