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王阿姨近來總感覺自己脖子痛,本來以為是自己睡覺姿勢問題,但是,幾天後疼痛不見消失,腦袋也開始脹痛,像戴了個緊箍咒!有時候還會突然間看不清東西。

在老伴的建議下,王阿姨去醫院做了個檢查,結果顯示是「頸動脈斑塊堵塞血管」。醫生建議最好及時進行支架手術,否則隨時可能引發危險!

在血流的衝擊下,一旦斑塊堵塞或者破裂,大腦嚴重缺血,8分鐘左右就會受到損傷,導致腦中風,出現失明、失語、半身不遂等症狀。

據多項調查數據表明,約50%-75%的缺血性中風都是由頸動脈病變造成的!但你千萬別覺得頸動脈斑塊離你很遠!

1. 60歲以上,檢出有頸動脈斑塊率幾乎達100%

有數據顯示:我國有超過2億人有頸動脈斑塊,60歲以上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幾乎達100%!

一方面,頸動脈的生理結構,相對而言更易形成斑塊沉積。頸動脈在我們脖子兩側,全身的血液都會流經這裡,相較於其他大動脈,頸動脈最淺,靠近頭頸部會有一個「Y型」的分叉,會承受更多壓力,更容易產生斑塊。

頸動脈斑塊

另一方面,年齡的增長、熬夜、抽煙、不良飲食、三高等因素,會進一步刺激斑塊的形成。

因此,頸動脈也被很多醫生稱為反映全身動脈血管情況的「窗口」。

2. 頸動脈斑塊,是血管裡的「定時炸彈」

頸動脈斑塊也有軟硬之分,而軟硬程度不同,危險性也有差異:

01 硬斑塊,較穩定,易致動脈狹窄

鈣化變硬的頸動脈斑塊一般比較穩定,表面有一層比較厚的纖維帽,不容易脫落破裂,但易引起血管狹窄,影響大腦供血。

1動脈狹窄50%以下為輕度狹窄,若無三高等危險因素,暫時安全,並不需要吃藥;若有危險因素可以考慮他汀類治療。

2動脈狹窄50%~69%為中度狹窄,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並嚴格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等;

3動脈狹窄70%以上為重度狹窄,應做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支架植入手術。

鈣化變硬的頸動脈斑塊

02 軟斑塊,不穩定,易形成血栓

軟的斑塊不穩定且很容易破裂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堵塞頸動脈,或脫落後隨血流堵塞血管,就會導致缺血性腦梗!

如果栓塞面積小,可出現頭暈、突然眼前發黑、視物模糊、運動障礙、失明等症狀;如果栓塞面積大,則可造成偏癱、失語、昏迷甚至死亡。

建議:4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有肥胖、心臟病、「三高」等因素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頸動脈超聲檢查,觀察血管情況,並及時干預治療。

3. 頸動脈出現斑塊的預警信號

頸動脈長斑塊,其實身體會給出一些預警信號,只是這些信號太常見,易被忽視。而只有抓住這些信號,並引起重視,才能減小危害。

1 頭暈、頭痛,視線突然模糊。頸動脈與大腦和視力控制是息息相關的,因而頸動脈有斑塊時,可能會出現腦部不適、視力受損。

2 頸部常常酸痛。工作勞累時也會出現頸部酸痛,但是輕輕轉動幾下能緩解不適感;而若是頸動脈存在斑塊,在輕輕轉動頸部時反而可能會加重不適。

3常常失眠,出現記憶力衰退的現象。

4情緒低落、不愛搭理人、心事重重:頸動脈斑塊狹窄到一定程度,會導致整個大腦半球供血不足,可能會影響情緒。

5四肢麻木、無力:此時頸動脈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若還沒有就醫,可能還會引起嘴角歪斜,甚至半邊臉部癱瘓。

此外,也可以看小腿圍的粗細,簡單評估頸動脈斑塊的風險係數:

小腿圍(小腿最粗的地方)小於33厘米的女性,患有頸動脈斑塊的風險可能更高。

而小腿稍微粗壯,則意味著小腿的皮下脂肪能儲存更多的促進血液循環的脂肪酸,從而幫助減少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幾率。

4. 用好「三劑」,幫助遠離血管危機

動脈斑塊一旦形成,幾乎不可逆轉,而我們能做的是避免其形成。日常的規律運動、戒煙限酒、少吃高鹽高脂食物、控制血壓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還能試試下面「三劑」。

01 血管「清潔劑」,卵磷脂
斑塊的核心是沉積脂肪發生炎性反應後形成的粥狀脂質物,因此減少脂肪的沉積是阻止斑塊形成的關鍵所在。
而卵磷脂可以與脂肪結合,變成水溶性的物質,從而溶解在血液中,通過代謝排出去。所以,卵磷脂堪稱「血管清潔劑」。
像雞蛋黃、動物肝臟、大豆中含有的卵磷脂較高。

02 血管「軟化劑」,維生素P
維生素P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有抗氧化、保護血管內皮、維持血管完整性的作用;還可增強血管的彈性,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對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像茄子、檸檬、杏、櫻桃、刺梨、蕎麥苗等含有的維生素P豐富。

03 血管「保護劑」,精氨酸
精氨酸可以通過血管內皮細胞轉化成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是血管內皮舒張因子,有助於擴張血管。
堅果富含精氨酸,尤其花生米、杏仁、腰果中精氨酸含量排名前三,每天吃一小把,可輔助保護血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