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特輯 SARS
醫學資料
Home 回首頁


沙士病毒兩度「易容殺人」

2004年01月31日 【蘋果專訊】

50學者比較基因序列發現

沙士病毒的「變臉」能力極強。有專家花了八個月時間,追蹤不同時期染病者體內的病毒基因排序,製作了「沙士病毒的進化史」(見圖)。發現冠狀病毒為適應人體,曾經歷兩次重大變異,以提高感染人類的能力。專家表示,有關結果有助預測下次沙士爆發的日子、改良疫苗研究及快速測試,同樣的分析亦可應用於禽流感。

中文大學與內地及美國芝加哥大學五十位學者,組成「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協作組」,比較了六十三個不同階段的冠狀病毒基因序列,然後按果子狸、廣東疫症爆發、京華酒店發現病人、淘大花園爆發等事件的時序排成時間圖,結論刊登於最新一期的《科學》期刊中。

「世上最犀利突變」

「就好似一個兇手不斷易容,逃過警察追捕,不斷繁殖。」研究成員之一、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系助理教授趙慧君表示,果子狸體內的冠狀病毒由三萬多個基因單位組成,在人體出現時則減少了二十九個,後期的病例更進一步少了一組三百八十六個基因。趙慧君形容「係世界上最犀利突變」。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教授表示,出現第一病例至廣東省大爆發時,病毒的變異速度最快,但只及愛滋病基因組的三分一。沙士出現初期,只有百分之三與患者接觸的人士染病,數月後感染率大幅增至七成。

研究具有指標作用

盧煜明表示,是次研究有指標作用。「如果發現有(沙士)病人冠狀病毒少二十九個(基因單位)就係一個警號,可能就有大爆發,就要加強控制,盡快隔離。」他說,現時廣州出現的沙士個案傳播力不強,病情亦較輕,正好跟去年疫潮初期相似,但沙士再爆發可由不同動物傳人,軌未必與上次相同,故必須進一步研究各種動物之間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序。

盧煜明表示,研究可引伸至由其他動物而來的病毒,但禽流感的研究複雜得多,「因為禽流感有幾條核酸,中間可能出現互換,沙士病毒只有一條。」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在另一場合表示,上述研究結果有助研究禽流感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