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特輯 SARS
醫學資料
Home 回首頁


愛滋病藥加Ribavirin 初期使用零死亡

6 月 8日 星期日 【東方專訊】

非典型肺炎其中一種臨床診斷方法是為病人肺部照X光,觀察肺部有沒有發炎。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長梁馮令儀醫生在昨日一個研討會中表示,現時公立醫院主要利用數碼化技術,加快斷症時間,及使用高解象電腦掃描,診斷病徵不明顯的病人。

用光纖傳送肺片

經歷三個月沙士疫潮,醫學界由當初「盲摸摸」到現時已掌握不少診斷技術。香港放射科醫學院昨日舉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影象研討會,與近百名公私營醫生分享診斷沙士、普通肺炎及各類可能與肺炎症狀混淆的病例的經驗。

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鴻的妻子梁馮令儀是本港放射治療學權威,她表示,疫潮中主要利用「數碼X線造影」及「高解象電腦掃描」技術幫助斷症。前者主要是為病人照數碼X光片,好處是加快診斷時間,如病人在急症室照肺後,可利用光纖即時將肺片傳送至有關專家的辦公室,讓他們即時作出診斷,再傳送回急症室,醫生便可盡快分流病人。

「高解象電腦掃描」可協助診斷病徵不明顯的病人,因某些高度懷疑的病人,用平面X光技術(即肺片顯示整個肺部平面圖)照肺亦看不出有發炎(俗稱有影),需高解象技術,將肺部分成多個斷層,令醫生可更清楚看到是否有陰影,及分辨陰影由肺癌或其他病症造成。不過梁馮令儀指,此技術亦未必可抽出所有隱形病人,始終要結合病人是否有發燒症狀及與患者接觸的歷史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