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特輯 SARS
非典之外
Home 回首頁


沙士早產嬰克服腸裂活下來

2003年7月23日 星期三 【蘋果專訊】

沙士疫潮過後,威院的初生嬰兒病房的醫護人員,仍舊穿著全副防疫衣物。
肚脹似波 生存率五成

體重只有零點九公斤、身長只及四分之三張A4白紙,是一名在母體內只有二十六周女嬰誕生時的情況,而女嬰的母親是五名感染非典型肺炎的孕婦之一。這名女嬰及另一名沙士媽媽產下的男嬰,都出現小腸穿裂,生存率只有五成,但兩個小生命都活過來。負責救治他們的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伍百祥昨日憶述時,不禁流下男兒淚。

伍百祥表示,五名沙士媽媽分別誕下的三男二女小寶寶,奇地都沒有感染沙士,其中三名嬰兒已出院,「好好彩,做二十五次測試,都冇顯示有感染。」嬰兒的母親是淘大花園或牛頭角下居民,其中兩名沙士媽媽已不幸病歿。

靠視像會議觀兒女

五名小寶寶中,除一名嬰兒足月誕生外,其他四名都不足月,在母體內只有二十六周至三十三周;體重最輕只有零點九公斤,最重才一點六公斤,是足月嬰兒體重(一般約三公斤)的三分一至一半。

小腸穿裂是早產嬰兒常見問題,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的伍百祥說,其中兩名分別在母體內二十六及二十八周的嬰兒,都有腸穿情況,「佢(由瑪嘉烈醫院)轉時,因發炎肚脹到好似一個波,肚皮反光,比頭重大。」

切去壞死的一段約四厘米小腸後,他們逐漸康復過來,現已可飲奶及毋須靠呼吸機協助呼吸,體重增加,但仍須留醫。由於沙士疫症期間醫院禁止探病,伍百祥每日都向兩名嬰兒的父親報告情況,後來醫院更設立視像會議,讓他們一睹與病魔戰鬥的愛女愛子。

由於初時相信嬰兒可能從母體感染沙士,伍百祥說,在照顧嬰兒時,醫護人員都戰戰兢兢,穿好防疫衣物,「驚到腳都軟!」

當想到成功救活了小生命,他禁不住流下淚來。他於去年才救治過一名體重只有四百八十克,僅比一個汽水罐大的早產嬰。這些小寶寶很脆弱,其實生命力很頑強。

記者:倪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