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特輯 SARS
相關資訊
Home 回首頁


世衛SARS監察指引不足

2003年6月21日 星期六 【蘋果專訊】

倘若嚴格執行 遺漏病例75%

沙士在無聲無息間突然爆發,全球醫學界人士對這個新疫症仍在摸索。中文大學研究人員指出,世目前訂定有關沙士個案的監察指引不足,未有包括食慾不振、嘔吐及腹瀉等病徵,可導致遺漏七成五沙士病例。由於沙士有可能在冬季再次來襲,中大建議世盡快檢討有關指引。

中文大學的研究會在今日出版的國際醫學雜誌《英國醫學期刊》中發表。研究分析了五百五十六名曾經接觸沙士患者的威爾斯親王醫院醫護人員,當中九十七人最後證實感染沙士。負責研究的中大意外及急救醫學教學單位副教授譚偉恩指出,世的指引並無包括發冷、食慾不振、嘔吐及腹瀉,但研究數據顯示,感染沙士的患者較其他沒有染病的人,有較多機會出現以上病徵。

感染沙士的九十七人中,有五十二人出現發冷病徵,比率逾六成五,但沒有感染沙士的四百五十九人中,只有近一成九發冷,即八十七人。另有百分之五感染沙士人士出現沒有胃口的情況,較沒有染病人士的不足百分之一高。有嘔吐及腹瀉的病人分別有百分之六及百分之七,但沒有染病人士中,只有分別百分之二及百分之二點六人有嘔吐及腹瀉。

世的指引又列明,沙士個案的其中一個指標是發燒高於攝氏三十八度,但中大的研究發現,七十九名曾發燒的病人中,有逾四成五發燒不足攝氏三十八度。

出現隱形病人情況

譚偉恩指出,若本港嚴格執行世的指引,則會遺漏七成五病例。他認為以上病徵較世的指引更具指標性,可更有效地篩分沙士病例,建議世盡快就指引作出適當修改,以涵蓋更多病例。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沈祖堯指,本港未有完全跟隨世的指引,因此不能確定出現「隱形病人」的情況是與世的指引有關。他希望醫學界盡快研製出更準確的快速測試方法,以有效斷定病人中招。

傳播率遠較麻疹低

另一方面,香港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系及倫敦大學帝國書院傳染流行病學系,聯同本港生署及醫院管理局共同進行的研究發現,本港公共生措施有效令本港的沙士疫潮得以控制。

港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梁卓偉昨在記者會上表示,分析過本港一千七百多個沙士患者的資料後,發現沙士在本港爆發初期,即三月中旬前,每名患者可平均將病毒傳播給二點七人;至三月底,每名染病者可將病毒散播給零點九人,顯示疫情已受控,四月份的傳播率更進一步降至零點一四。他補充,沙士的傳播率約為二點七至三,較麻疹的十五及流感的六至七低。

應成立綜合資料庫

研究又發現,在三月上旬,沙士患者由發病起入院的時間差距,平均接近六天,此差距其後一直縮窄,至五月中旬,病人平均在發病後兩天左右即入院治療。

梁卓偉估計,假若本港未有實行有效的公共生措施,每日的新增病例會由疫症出現後第三十五日的四十宗,大幅增至第五十日的一百宗,最嚴重更會一直增至每日二百宗新個案。

他強調,本港應成立有關沙士及其他傳染病的的綜合資料庫,使到疫症一旦再來襲,政府及研究單位可更快取得準確的即時資料,以控制疫情。

記者:陳倩雯、鄭豐俊、彭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