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肺炎特輯 SARS
相關資訊
Home 回首頁


勞永樂﹕港澳抗疫的雙城故事

2003年6月28日 星期六【明報專訊】

作者為醫學界立法會議員

受沙士蹂躪百日,香港終解除疫區之名,但總結經驗,不禁會問,為何只有一水之隔的澳門只有一宗外來傳入個案﹖其控制疫情之驕人成績,跟香港以至內地省市,簡直是天淵之別。

舉凡傳染疫症,任何地區均難以獨善其身。香港跟深圳接壤,澳門與珠海為鄰,港澳兩地跟內地(尤其是廣東省一帶)往還的頻繁程度不相伯仲,何解疫情發展卻大不同﹖

3月12日香港爆發沙士,澳門同期一直是零感染,直至5月10日才證實首宗由珠海傳入個案,澳門當局隨即將所有曾跟病者接觸人士全面隔離,醫院謝絕探病,成功阻止病毒傳入社區,至今仍是唯一個案,更從未被世衛列入任何「黑名單」。

澳門毗鄰中山、珠海,兩地醫療人員不少同屬一個體系訓練,關係十分密切。筆者相信,廣東省衛生廳在1月23日發出專家報告後不久,很快已傳至澳門,並獲高度重視。因此,澳門對沙士的預備功夫,可能較香港「先知先覺」個多月。

儘管港澳同是實行「一國兩制」,但澳門官員和醫療人員更懂得利用一國之下地區之間直接緊密聯繫的優勢,來消除兩制之下種種繁文縟節,令兩地衛生官員和醫生直接交換最新疫情資料,及早籌謀對策。反觀香港,卻因死守兩制的分野,事事報請中央,結果製造許多不必要的地區屏障。但傳染疫症隨時在電光火石間擴散,致令香港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即使撇除兩制分野,地區屏障亦導致內地無法有效控制疫情。由於地區之間沒有消息直達互通機制,必須倚賴中央發放消息,結果禍及首府。北京3月中下旬在沒有任何準備下,發現第一宗傳入病例,及至4月,更出現大規模爆發,其他多個省份亦有發現疫情。

澳門雖與香港和廣東為鄰,卻能逃過沙士一役,全賴鄰近地區之間直接無間的聯繫。香港以至內地各省市應引此為鑑,為傳染病資訊通報打通地區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