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各種口罩的分別及用途

口罩常見標籤

日本出產 BFE/PFE/VFE

  1. BFE -細菌過濾效率(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可過濾3微米的微粒,如花粉或一般飛沫。
  2. PFE -顆粒過濾效率(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可過濾平均約0.1微米的微粒,如流感病毒。
  3. VFE -病毒過濾效率(Virus Filtration Efficiency),可過濾0.1至5微米的微粒。

若要有效預防感染源頭的話就必須通過 PFE 測試才算符合標準,而BFE並不足以阻擋來自飛沬病毒,所以選購口罩時最少要有BFE+PFE,若然通過第三項VFE測試就最為理想。

韓國出產 KF(Korean Filter)

KF 是韓國保健局指定的口罩等級,而市面上分別有KF80、KF94以及KF99這3種類型,KF 標示該款式口罩的濾網密度標準。

  1. KF80 -可過濾80% 來自空氣中,大小為 0.6 微米的微粒(沙塵及空氣污染微粒)
  2. KF94 -可過濾約 94% 來自空氣中,大小為 0.4 微米或以下微細粒子及感染源
  3. KF99 -可過濾約 99% 來自空氣中,大小為 0.4 微米或以下的微細粒子及感染源

最高規格的韓國口罩當然是KF99,但由於售價非常昂貴以及不容買得到的關係,韓國民眾一般都會退而求其次選購KF94,而KF94 口罩已經能足夠抵擋病毒。

台灣出產 CNS

CNS 是國家標準的意思,所以如果有這個標章的口罩都通過國家認證;不過國家認證的標準有很多種,要選擇「醫療器材類」的標準,才真的可以達到預防病毒、病菌感染的效果。

  1. CNS 14756 -普通活性碳口罩
  2. CNS 14755 -防塵口罩
  3. CNS 14777 -醫用口罩,透氣率檢驗
  4. CNS 14776 -醫用口罩,可阻擋血液
  5. CNS 14775 -醫用口罩,可過濾金黃葡萄球菌等細菌
  6. CNS 14774 -醫用口罩,可過濾懸浮微粒、細菌、體液

CNS 14755、CNS 14756,14755是指過濾灰塵、塵蟎的效果,但無法過濾細菌或病毒;而14756則是活性碳的過濾效果檢查,也沒有防細菌、病毒的能力;CNS 14774 不但通過活性碳檢驗,還能過濾95% 或以上的細菌、病毒,是台灣第 1 級標準的外科手術口罩。

美國出產 ASTM Level

大多由美國地區出產的口罩都會使用ASTM測試標準,口罩防護強度分為 Level 1 至 3 個等級,Level 1 為最低,Level 3 為最高,同樣都有以 BFE 及 PFE 進行測試,再加上另外 3 個準則:Fluid Resistance to synthetic blood(對合成血液的液體阻力)、Delta P(壓力差)及 Flammability(阻燃程度)進行檢驗。

  1. ASTM Level 1
    ≥95%BFE,≥95% PEF,80mmHg 液體阻力,<4.0壓力差,Class 1阻燃程度

  2. ASTM Level 2
    ≥98%BFE,≥98% PEF,120mmHg 液體阻力,<5.0壓力差,Class 1阻燃程度

  3. ASTM Level 3
    ≥98%BFE,≥98% PEF,160mmHg 液體阻力,<5.0壓力差,Class 1阻燃程度

不同 Level 的 BFE 及 PFE 功效只相差 3%,所以影響不大,當然 Level 3 各方面的條件是最好的,但次等款式亦有效過濾懸浮微粒、細菌。

PM2.5 PM 2.5代表該款口罩可以有效阻擋空氣中直徑為 2.5 微米或以上的細小懸浮粒子,一般都是針對空氣污染或沙塵暴等,對於阻隔細菌是並無效用的,所以不建議使用PM 2.5口罩去防疫!






N95

基本上以上介紹過的外科口罩已經足夠防範細菌、病毒,加上N95 相對一般外科口罩焗促,所以一般情況下市民都無須用到 N95 這樣的高配備口罩,所以建議大家把N95 口罩留給前線醫護人員。



正確認識各種口罩的分別及用途

口罩樣式多,大致可分為外科口罩、活性碳口罩、N95口罩,以及一般的布口罩、雙層紙口罩等,作用則各不相同。

唯有了解不同口罩的成分、過濾孔徑等知識,才能在正確的場合,佩戴適合的口罩。


外科口罩 - 防疫OK

外科口罩就是市面上常見的一面綠色(或藍色、粉紅)、一面白色的口罩。外科口罩有3層,最外層有防水作用,可以防止飛沫,中層是過濾作用,可以抵擋90%以上、5微米顆粒粉塵(大多數細菌和病毒的大小都在5微米以上),多用於預防空氣汙染或飛沫傳染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外科口罩應每天更換(每次戴不超過4小時),有破損或髒汙時應立即更換。一般感冒、進出公共空間(醫療院所等)、流感期間、騎機車(可抵擋約30%的PM2.5),或環境不通風時,皆適合佩戴。


活性碳口罩 - 用來吸附揮發性有機溶劑與空氣中雜質

活性碳主要是用來吸附揮發性有機溶劑與空氣中雜質,若環境中有異味、臭味、燒東西的煙味,或是油漆的有機溶劑、油煙等味道,建議佩戴活性碳口罩。例如騎機車、刷油漆、噴農藥或加油站打工時,都適合佩戴活性碳口罩。不過,因為活性碳吸附有機揮發物後就無法發揮效用,所以用完一次就應丟棄,不可重複使用。


N95口罩 - 防疫OK

N95口罩主要是過濾細小的懸浮微粒, 可以阻擋95%以上、0.3微米的病毒微粒,加上它有貼近臉部、密合度高的特性,能有效防範肺結核、空氣傳染疾病,還可以阻擋70%的PM2.5。不過,因為N95密合度較高,所以戴久會不舒服,本身肺功能不好、有氣喘的人,不適合長時間佩戴。


布口罩 - 僅能防粉塵或異味

布口罩主要成分為棉質,由於布口罩與臉部間的空隙較大,對於阻抗細菌、病毒、異物、PM2.5的作用都不高,僅能防粉塵或異味,甚至因為布口罩常常疏於清洗,反而成為細菌、病毒藏汙納垢之處,一般不建議戴布口罩。


雙層紙口罩 - 單純防口沫噴濺

餐飲工作人員經常使用的白色紙口罩,抵抗病菌的效果很低,一般使用在單純防口沫噴濺,或是餐飲打菜時短暫使用。由於紙口罩非常容易潮濕,建議一濕就更換。



口罩這樣戴,防護力滿點

  • 口罩有顏色那面朝外。

  • 鼻梁處有條壓的口罩,條壓那面向外,沿著鼻形按壓服貼於臉。

  • 口罩邊緣應該密合於臉部線條,若發現眼鏡起霧,表示鼻梁附近的密合度不夠。

2招延長口罩壽命

  • 紫外線烘乾消毒:在口罩上噴灑酒精並放乾,再放入紫外線烘碗機或奶瓶消毒機烘。

  • 外科口罩加內襯:在外科口罩內放一個能水洗的口罩,或是墊上一片薄薄的紗布(半天更換一片),可避免口水或食物味道殘留。但如果是接觸高風險的病人,就不要重複使用口罩。


口罩這樣脫才正確

口罩戴好戴滿很重要,但正確脫口罩的方法同樣也是防疫關鍵。

如果口罩真的發揮作用、擋下了「有病毒的口沫」,脫口罩時手部卻又接觸到口罩表面,病毒就有入侵身體的機會了。因此,不管是佩戴還是脫下口罩,都不要在觸摸口罩表面後,再去觸摸口鼻、揉眼睛或身體其他部位。

在脫下口罩時,應拿著口罩的耳掛或橡皮筋去丟棄,盡量不要接觸到口罩的表面,且丟完應立刻洗手。

很多人習慣回家後把口罩脫下放在桌上,其實是很不好的行為,如果家中有小孩,孩子很有可能會觸摸到口罩或桌面,增加感染風險。


«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