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5年11月02日【明報專訊】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可會想起我。」年僅16歲的陳易希,也許未聽過《明星》這首經典金曲,但今後每夜抬頭仰望漫天星海,定必想起自己﹗這名小伙子憑着對科學科技的熱誠和創意,深獲國際天文聯會賞識,決定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陳易希星」,使他成為本港最年輕獲小行星命名榮譽的人。 稱「陳易希星」 最年經命名港人 在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就讀中五的陳易希,上月得悉獲贈小行星命名殊榮,感到驚喜萬分。自幼熱愛科學探索和尋根究柢的陳易希,近年是科技創新比賽的常客,對於自己的發明產品和成就獲得國際肯定,他昨日難掩興奮之情﹕「從未想過自己可以接近天上的星星,現在每晚望上天空,會覺得自己是其中一分子﹗」 發明家居保安機械人獲二等獎 陳易希去年發明具有家居保安功能的全能機械人,在美國「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勇奪工程學二等獎,從此踏上了「命名之路」。比賽主辦單位為表揚得獎者的優秀成就,將陳易希的得獎作品呈交國際天文聯會,並申請以「Chanyikhei」(陳易希的英文拼音) 命名一顆小行星。 有關作品獲聯會轄下的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批並通過,於本年中正式命名。該項比賽的一等獎及二等獎得主共12人,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同獲小行星命名。 喜將機械人斬件拆骨研究 對陳易希來說,科技與發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自幼熱愛玩具機械人,但不止於拿着機械人與小朋友玩樂,而是將機械人「斬件拆骨」,研究內部結構,逐漸培養出發明產品的才華。陳易希形容,發明是最佳娛樂,「其實科技和發明是一門豐富、有趣的學問,除了設計和製作發明品之外,閒時在網上瀏覽發明家的網頁,可學好英文﹔留意新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况,又可以學到工商管理知識。我覺得發明本身已經是最好的娛樂,所以我很少打機、唱K」。 少打機唱K 「發明是最好娛樂」 在發明創作得心應手的陳易希,對明年迎戰會考卻顯得信心不足。他表示,預計自己在會考取得15至20分,僅僅夠資格升讀中六,又表示會考慮向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系遞交過往的得獎作品,希望獲教授賞識,可以提早升讀大學。 躋身「星級行列」的陳易希,沒有感到飄飄然,相反他希望藉此殊榮勉勵本港青少年踏上發明創作之路,為本地的創新科技事業發熱發亮,成為出色巨星﹗
![]()
2005年11月03日【蘋果專訊】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中五學生陳易希,獲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林肯實驗室以其名字替一顆小行星命名後,這顆「陳易希星」旋即引起學界垂青。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昨日說,易希表示希望入讀科大,科大「一定會取錄呢個優秀學生」,還笑言若易希不獲取錄,「叫佢黎我辦公室,我會親自教佢。」 陳易希去年於一項國際科學大賽中獲獎,麻省理工方面以這位小發明家之名字替一顆小行星命名作獎勵,令他與一眾富商如蔣震、田家炳等名人齊名於宇宙中。 希望打好根基 朱經武昨日出席校內一項捐款活動後表示,雖然他未閱報,但對於香港中學生的成就及有小行星以易希命名感到開心,他說:「咁好既學生,科大一定收佢﹗」還打趣說若理學院不取錄他,他願意親自教導易希。 獲得朱經武這位超導體專家青睞,易希表示感到開心及驚喜,他說目前希望打好中、英、數各方面的根基,希望將來可入讀科大物理系、電子系或城大的電子工程系。至於會否提早入讀大學,他說「入到就入啦,都係打好根基先啦!」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校長方順源表示,易希獲各界關心及支持,他感到很開心,但他提醒易希要繼續為夢想努力,希望他兩年後透過高考入讀大學,並提醒他「年輕人要腳踏實地,不可長期在太空。」 另外,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昨日表示,配對補助金計劃展開後兩個月內,八大院校已籌得約十五億元的合資格捐款,以申請配對補助金,八校所獲補助金額約為八億五千萬元。朱經武表示,科大目前已籌得四億三千多萬元,仍欠千多萬元即籌滿最高金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