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4年03月29日【蘋果專訊】 獲捐康復者:長大也要做醫生 七名從「鬼門關」逃出生天的血病病人,昨日帶好奇及興奮的心情,首次與「救命恩人」見面。有血癌康復者受救命恩人影響,立志要做醫生懸壺濟世;有康復者則希望努力做人,報答父母多年養育之恩,以及決不辜負捐贈者的心意。康復者雖然各有願望,但他們都有一共同信念,就是「世界上沒有絕望的事情」。 香港骨髓捐贈基金為慶祝本港第二百次無血緣骨髓移植手術成功,昨日特別安排七對無血緣的接受骨髓移植者和捐贈者會面,暢談近況。骨髓捐贈者中,有來自美國的熱血青年,也有本港醫生等,他們一個小小的決定,延續了七個生命故事。 家人擔心危險曾反對 在瑪麗醫院當外科醫生的老兆雄昨緊握李振寧的手,娓娓道出捐骨髓的經過。「以前做醫生只係靠把口同對手,自從捐骨髓之後,先感受到乜叫身體力行。」在○一年捐出近一公升骨髓救人的老兆雄表示,家人曾擔心手術危險而極力反對,但經他多番解釋後,雙親才放下心頭大石,贊成他捐骨髓救人。老兆雄坦言,沒考慮手術的危險性,心只是想能夠救活一個人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手術最終成功,看見接受其骨髓的李振寧健康地活,老兆雄才舒了一口氣,「幸好沒有掉醫生的『架』。」 現年十九歲的李振寧迅速康復,並已重投校園生活就讀中四。李振寧說,與老兆雄素未謀面,但對方仍冒手術失敗危險捐骨髓給他,令他深深感動。李振寧已立下宏願,要仿效老兆雄的無私精神懸壺濟世。另一接受骨髓移植、只有十三歲的吳穎詩亦說,已立志當醫生,研製新藥令血病病人不用再受化療的煎熬。 「重開心過中六合彩!」 愛心並無國界阻限,遠至美國三藩市的骨髓也可以救活港人一命。美籍華人Jeremy的骨髓在○○年「空運」到港,捐給患上血癌的陳淑美。只有二十二歲的Jeremy原來是捐骨髓的「老手」,除救回陳淑美一命外,其骨髓也延續了另一美國人的生命。Jeremy說,捐骨髓的確有點痛,但若有需要,他願意多捐幾次救人。得到來自Jeremy的合適骨髓,陳淑美頻呼好彩,「感覺重開心過中六合彩!」陳淑美更寄語年輕人說:「能夠生活已經好好,所以要開開心心過每一天,積極做人。」 此外,去年三月接受骨髓移植的劉國俊,昨特別送上一束鮮花及深深一吻,多謝骨髓捐贈者王淑貞,令他可繼續活下去。 該基金義務秘書梁憲孫表示,捐贈及接受骨髓移植人士都要驗血及接受身體檢查,每個個案要花費數千元,故每年需要籌募數百萬元經費才能應付開支。有意捐款或捐骨髓的有心人,可致電 2855 9855 查詢。 記者:馮永堅
本港每年有逾千名成年人及兒童罹患血癌、淋巴瘤及地中海貧血症等疾病,因等不到合適骨髓移植而喪失生命。因此對不少血病病人而言,移植骨髓是他們的唯一希望。 成功率約五成 捐贈骨髓手術是一項不太複雜的手術,專科醫生會用特別的針和針筒,從被全身麻醉的捐贈者盆骨中抽取數百毫升的骨髓,即相等於人體內骨髓百分之三進行移植;手術過程約一小時,捐贈者捐出的骨髓會在兩至三周內自我補充,通常休息數天即可返回工作崗位。醫生會為捐贈者詳細檢查身體,一旦發現有問題便會取消安排,令手術風險降至萬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 香港骨髓捐贈基金義務秘書梁憲孫表示,本港在九一年成立全球首個華人骨髓資料庫後,至今已累積約五萬人的骨髓資料,替血病病人進行骨髓配對,若找到合適骨髓便會進行移植手術。以瑪麗醫院為例,每年會替約一百二十名血病病人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成功率平均約五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