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品 Home 回首頁

Google

網絡小品總目錄
第 1 輯     1 - 30  
第 2 輯   31 - 60  
第 3 輯   61 - 90  
第 4 輯   91 - 120
第 5 輯 121 - 150
第 6 輯 151 - 180
第 7 輯 181 - 210
第 8 輯 211 - 240
第 9 輯 241 - 270
第 10輯 271 - 300
第 11輯 301 - 330
第 12輯 331 - 360
第 13輯 361 - 390
第 14輯 391 - 420
自由文壇
男女之間
常用網址
讀者留言區

67.心理透視鏡﹕家庭成就

機構心理學家 - 李穎明


2003年 8月 6日 【明報專訊】

一個有關文化差異的固有觀念,是中國人家庭很重視子女的學業,父母甚至作出極大的個人犧牲,為他們供書教學,以期望子女他朝有成,光宗耀祖,子女的成就便是自己的成就﹔或視子女教育為長遠投資,及養兒防老的最佳保障,一旦子女事業有成便兌現回報。當然亦有一些父母視教育為開發思想的途徑,可終身受用,是給子女的最好禮物。

不少父母追捧天才兒童、多元智能的神話,時不時把子女與他人比較(或在子女之間作比較,造成妒忌),每天家庭溝通的主題,多圍繞學業成績或別人的成就。有效的可激勵鞭策子女向上爬,這些方法失效時便構成不少心理壓力﹔沒有或暫時發掘不到讀書天分的,未能發揮一己所長時,便需吃力地滿足父母的期望。

一些父母恐防子女失控,實行心理控制,例如利用「內疚法」作為管束子女的手段,隱晦的如﹕「看我曾為你犧牲了許多,你還不為我做丁點事情﹖」﹔常見的亦包括指摘、羞辱,或列舉過往的「罪狀」﹔或利用排擠、恐嚇踢出家門等﹔嚴重的甚至以死相諫,造成悲劇,使對方內疚終身。

有些病態家庭經常引發不健康的內疚,來操控對方的行為,以滿足一己的需要。過多的內疚只會令人癱瘓乏力,建基於內疚的親子關係,關係質素較差。父母愈加操控,子女愈會把問題抑壓,變成焦慮、抑鬱﹔或適得其反,引致嬲怒、反感及更反叛。

在華洋集結的香港社會,家長和青少年經歷過不同的文化衝擊,溝通方面容易出現問題。青少年可嘗試欣賞傳統的價值,去蕪存菁,但家長亦需持開放態度,與時並進,求同存異。家庭不斷學習成長,各人都擁有身心健康,已是最大的家庭成就。

有話要講、回覆文章 通知朋友


資料提供 : Irene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