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常見詞彙詳盡指南 (共 113 個 – 附中英對照)
文章作者:Alex Tam
在學習攝影途中,除了要了解當中的拍攝技巧,你也會常常遇到不同的攝影用字,如果你可以弄清楚這些詞彙的實際意思,對你的學習一定會有所幫助,所以我們準備了一份攝影常見詞彙的詳盡指南,希望可以幫到你!
** 註 (1):如果你有些攝影用字找不到,可以電郵到 ask@fotobeginner.com,謝謝!***
** 註 (2):請善用瀏覽器的搜查功能來找出你想查詢的用字 **
曝光鐵三角 (Exposure Triangle)
曝光鐵三角便是指組成相片的三個元素 – 光圈、快門和感光度,曝光鐵三角是所有學習攝影同學必學的基礎知識。
參考文章:曝光鐵三角 – ISO、光圈和快門速度
構圖 (Composition)
要拍出一張好的相片,除了要有一個正確的曝光外,相片內容的組成方法也很重要,這個便是構圖了。
所以如果你要令拍攝技巧更進一步,學習基本和進階的構圖是必須的,我們也有供新手學習的構圖課程,有興趣可以報名。
參考文章:6 個入門構圖技巧
安全快門 (Safe Shutter Speed)
安全快門是拍出清晰相片的一個重要元素,是指當你手持相機時,避免相機震動的最低快門速度,通常也會跟你鏡頭的焦距有關。近年科技發達,很多相機或鏡頭也有防守陣的功能,可以大大降低安全快門的需要,但是新手也一定要知道這個知識。
參考文章:甚麼是「安全快門」?
疊焦 (Focus Stacking)
一般拍攝我們對焦的地方便是最清晰的,但是對於拍攝細小的東西,即使用上了最小的光圈也會有景深的存在,令對焦以外的地方變得模糊。這時候我們可以利用疊焦的技巧來拍攝,原理便是拍攝很多將不同對焦位置的相片,然後利用軟件把他們清晰的地方組合起來,常見於拍攝微距或產品攝影中。
強迫透視法 (Forced Perspective)
近大遠小是物理上的定律,而利用這個強迫透視法去拍攝便可以拍出一些神奇有趣的畫面,例如一個人躺在水杯裏。
景深 (Depth of Field)
景深便是指對焦範圍的多少,深景深即是指大部份對焦以外的範圍也是清晰;而淺景深便是只對焦以外的範圍模糊。好好了解及利用景深對於你的相片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章:5分鐘讓你學懂「景深」的應用技巧
曝光值 (Exposure Value / EV)
曝光值通常是指相片的亮度,由光圈、快門和感光度組成。
光圈值 (F-stop)
光圈值是用來代表光圈的大小 – 光圈越大,光圈值便越小;光圈越小,光圈值便越大,各位一定要留意!
例如 f/2.8 是一個大光圈,讓更多光線進入;而 f/32 是一個小光圈。
參考文章:甚麼時候用「大光圈」和「小光圈」?
曝光級數 (Stop)
在攝影,如果我們想說明一倍 (Double) 或一半 (Half) 的曝光量,我們便會用多少「級」來代表,所以你會常常聽到別人說「多一級的曝光量」或「放大一級光圈」。
光圈是圓形的,所以大一倍的面積要 x 1.4:
例如每跳一級乘1.4便可: f/1.4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如此類推。
拍攝模式 (Camera Modes)
拍攝模式便是如何控制你的相機來調較光圈、快門和 ISO 感光度,一般數碼相機也會有全自動、光圈先決、快門先決、程序模式和手動模式。新手必須要學習的是光圈先決、快門先決和手動模式,基本上學懂這三個模式你便可以拍出任何類型的相片。
參考文章:什麼是 P/A/S/M-Mode?一文學懂相機拍攝模式
光圈先決 (Aperture Priority)
光圈先決便是讓你控制相機的光圈和感光度,而快門速度會由相機按測光錶來決定。
參考文章:簡單易用的拍攝模式 – 光圈先決 (A-Mode)
程序模式 (Program Mode)
程序模式可以讓你調較感光度,而光圈和快門則由相機決定。
快門先決 (Shutter Priority Mode)
快門先決可以讓你控制快門速度和感光度,而光圈便由相機按測光錶來決定。
手動模式 (Manual Mode)
在手動模式,你可以完全控制相機的光圈、快門和感光度,相片的曝光和動態完全由你決定,是最自由的拍攝模式。
參考文章:使用「M-Mode手動模式」的拍攝技巧
APS-C
APS-C 全寫是「Advanced Photo System type C」,是一種裁切了的感光元件尺寸(大約25.1 x 16.7 mm),常見於入門至中階的數碼相機。在 APS-C 感光元件尺寸相機,鏡頭焦距需要 x1.6 (Canon) 或 x1.5 (Nikon/Sony),例如你的鏡頭焦距是 18mm 而使用 Canon 的 APS-C 相機,那麼鏡頭的實際焦距是 18×1.6 大約 = 28mm。
裁切感光元件 (Crop Sensor)
這種感光元件比 Full-frame 感光元件小,常見於入門及中階的相機,例子有 APS-C 的感光元件。
裁切系數 (Crop Factor)
如果你的相機感光元件屬於裁撤感光元件,那麼你便需要把使用中的鏡頭焦距成相裁撤係數,才能得出實際的焦距,常見的裁切系數有 Canon 的 1.6 和 Nikon/Sony 的 1.5。
屈光鏡 (Diopter)
屈光鏡通常是在觀景器的旁邊,讓戴上眼鏡的使用者也能夠清楚地看到觀景窗入邊的內容。
數碼單鏡反光相機 (DSLR)
DSLR的全寫是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即是代表擁有反光板的數碼相機,現在另一種很流行的數碼相機便是沒有反光板的,稱為無反相機 (Mirrorless Camera)。
動態範圍 (Dynamic Range)
動態範圍便是指相片中最光和最暗的程度, 一塊擁有越大動態範圍的感光元件,拍出來相片的曝光細緻度越高,在同一張相片可以拍到更亮或更暗的地方。要增加相片的動態範圍,我們也可以利用拍攝HDR的技巧。
參考文章:風景攝影懶人包
每秒拍攝張數 (Frames per second)
在數碼相機的規格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每秒拍攝張數」的數字,便是指在連拍下,每秒相機最多可拍攝張數。通常越高階的相機,每秒可拍攝張數便越多。
全片幅 (Full-frame)
全片幅電視紙錦光軟件的大小為36 x 24mm,跟傳統的35mm菲林一樣。在使用全片幅相機時,鏡頭焦距不需要經過計算便可以得到實際焦距,跟 APS-C 不同;而且因為全片幅的感光元件更大,對於在低光下,訊噪較不明顯,相片也會更清晰。
參考文章:甚麼是全片幅
熱靴 (Hot Shoe)
熱靴是相機連接外置閃燈的那個組件,通常是在相機頂部,相機可以經過這個部件跟閃燈溝通,在適當的時候開啟閃燈。
光圈 (Aperture)
光圈位置在鏡頭內,由光圈葉控制大小。通常也會由 f 數值來代表,一些普遍的例子有 f2.8、f4、f8 等。光圈大小會對進入相機的光線有所影響,還有一點很重要的便是光圈越大,景深便會越淺。
參考文章:光圈與景深的關係
感光度 (ISO)
感光度便是指相機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要正常曝光所需的光線便越少,但是訊噪也會相對增加,及清晰到下降,所以我們應該使用合適的感光值,不要用非必要的高感光度。
參考文章:解開ISO之迷
快門速度 (Shutter Speed)
快門速度是指相機內的快門打開的時間。快門越快,越可以凝固高速移動的物件;而慢快門就可以記錄物件移動的時間。
高速快門常常用於拍攝運動、飛行中的雀鳥等,而慢速快門的例子有星攝、流水等。
參考文章:10 個有關「快門速度」的必學知識
LCD
機背的那個屏幕便是LCD,大部份數碼相機也會有這個部件,越新的數碼相機, LCD的像素便會越高,重播相片時就可以看得更清楚。
測光錶 (Light Meter)
現在大部份數碼相機也會有測光錶,用來讓相機決定現場環境的光暗,從而決定光圈、快門和感光度是否適合,是非常重要的部件。
中片幅 / 大片幅 (Medium / Large Frame Format)
中片幅是指感光元件比全片幅的 24 mm × 36 mm 大,但少於大片幅的 4×5 寸。一般來說,感光元件越大,相片的像素和清晰度越高。
無反光鏡相機 / 無反 / 微單 (Mirrorless Camera)
無反光鏡相機是最近非常流行的一種產品,因為沒有了反光鏡,相機機身可以做得更少,而因為鏡頭可以更靠近感光元件,所以鏡頭也可以比傳統的單鏡反光相機鏡頭造得更小而保持相同的最大光圈。在體積和重量也很有優勢,相片質素基本上跟單反相機相同。
測距儀 (Range Finder)
Range Finder 常見於旁軸相機,即是觀景窗不是透過反射鏡頭進入光線來讓使用者看到實景,而是分開處理,一般可以讓相機做得更小,但於現代的數碼相機不常見。
像素 (Resolution)
像素便是指數碼相片出來的大小,通常相機的像素越高,相片的細緻度便會越高,但檔案大小也會增加。而高像素也方便於後制裁切相片。
感光元件 (Sensor)
感光元件可算是相片的心臟,光線經過鏡頭進入相機,感光元件便是記錄光線,從而產生相片。
觀景窗 (Viewfinder)
相機的觀景窗可以讓你透過光反射的方法看到相機正在拍攝什麼畫面,常見於傳統的單鏡反光相機,而無反相機因為沒有反光鏡,如果有觀景窗的話,也是屬於數碼的電子觀景窗,提供更多的功能,例如實時預視白平衡的變化或相片光暗。
鏡頭變形 (Distortion)
鏡頭變形便是指因為光線經過鏡頭而產生變形的狀況,通常會有桶狀變形和枕狀變形兩種 – 桶狀變形便是指相片中的直線向外屈曲;而枕狀變形便是指向外屈曲。
每支鏡頭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形,但常見於廣角和長焦一端,因此你常常看到超廣角鏡頭 (FF: <16mm) 會產生嚴重的鏡頭變形,但若果你可以小心使用鏡頭變形,可以為相片帶來良好的影響。
參考文章:不再害怕「鏡頭變形」:善用和解決的方法
快速鏡頭 (Fast Lens)
快速鏡頭的「快速」意思是指快門可以更快,但為什麼快門可以更快呢?這是因為鏡頭的光圈夠大,所以快速鏡頭其實是指擁有大光圈(例如 f/2.8)的鏡頭。
魚眼鏡頭 (Fish-eye Lens)
魚眼鏡頭是一種特別的鏡頭,它可以拍出接近180度的影像,相片四周的變形是十分厲害的(只有中心位置沒有出現變形),在使用上我們要小心,但這支鏡頭也會帶來很特別的效果和樂趣。
參考文章:超有趣的魚眼鏡頭
焦距 (Focal Length)
焦距其實是指鏡頭的視角,即是相片可以拍到的影像範圍是多少。焦距有分廣角、中焦和長焦 – 越廣角的焦距可以拍出越多的景物;越長焦的焦距可以拍到越遠的物件,但視角相對更窄。
相機的焦距是用 mm 來作單位,常見的焦距有 24mm、50mm、70mm,甚至是 200mmm、300mm 等。
參考文章:7 個「焦距和構圖」的必學應用技巧
套裝鏡頭 (Kit Lens)
套裝鏡頭是指廠商在售賣相機機身時一併售賣的鏡頭,通常是比較多用途的變焦 (Zoom) 鏡頭,焦距大多取中間的一段,例如 18-105mm 或 24-70mm 等。因避免令套裝相機售價大幅增加,套裝鏡頭通常是比較入門的種類,價錢較平,質素也相對較低,但也有一些中階或高階的機種的套裝鏡頭是非常不錯的貴價種類,各位購買時可以自行選擇。
要留意一點的是,鏡頭的好壞不是拍出好相片的最重要元素,即使使用套裝鏡頭也可以拍出很好的相片,各位一定要記着這點。
參考文章:原來這樣好用!套裝鏡頭 (Kit Lens) 的5大好處
鏡頭遮光罩 (Lens Hood)
鏡頭前邊的遮光罩其實是用來擋住不想進入鏡頭的光線,通常是指猛烈的側光,因為這些光線容易令鏡頭出現絃光,影響相片質素,而且遮光罩也有少許保護鏡頭的作用,建議各位如有也安裝遮光罩。
參考文章:遮光罩的用途
微距鏡頭 (Macro Lens)
因為每支鏡頭也有最短的對焦距離,如果你要拍攝的物件比最短的對焦距離更近的話,你便不能成功對焦,所以拍出來的相片也會變模糊。而微距鏡頭通常也會有非常短的對焦距離,讓你可以以 1:1,甚至 1:2 的放大率來拍照,是拍攝花朵、細小物件的有用鏡頭。
若果你沒有微距鏡頭,也可以使用微距接環來令普通的鏡頭擁有類似微距的拍攝效果。
參考文章:微距攝影 – 入門知識和技巧
最大光圈值 (Maximum Aperture)
最大光圈值是指鏡頭可以使用的最大光圈,通常是印在鏡頭上面的一組數字,例如 1:2.8 便是指最大光圈值是 f/2.8。小心有些變焦鏡頭的最大光圈值是可變的,即是最大光圈會根據使用的焦距來放大或縮小,這個便稱之為可變光圈的鏡頭。
定焦鏡頭 (Prime Lens)
定焦鏡頭是指鏡頭只有一種焦距,不可以改變,定焦鏡頭一般來說結構較簡單,質素較擁有同等最大光圈值的變焦鏡頭高,體積和重量也較輕。雖然定焦鏡頭不可以改變焦距,但是對於新手來說是學習構圖的有用工具,加上很多定焦鏡頭的價格也不高,非常適合初學者。
參考文章:定焦鏡頭(Prime Lens) vs 變焦鏡頭(Zoom Lens)
球面/非球面鏡頭 (Spherical/Aspherical)
球面鏡頭是指整塊鏡頭兩邊也有曲面,而非球面鏡頭一邊是平面的,做工較複雜,但質素較高,顏色和對比也更好,所以很多鏡頭也特別指出使用非球面鏡頭的規格。
標準鏡頭 (Standard Lens)
標準鏡頭是指擁有大約 50mm 焦距的鏡頭,在全片幅相機下使用標準鏡頭可以得出跟人眼看到差不多的視角。
長焦鏡頭 (Telephoto Lens)
長焦鏡頭是指擁有大約70至200 mm焦距的鏡頭,可以拍攝遠方的景物,越長焦的鏡頭越有壓縮效果,這也是使用長焦鏡頭的一個重要原因。超過 200mm 焦距的鏡頭可以稱之為超長焦鏡頭 (Supertelephoto Lens)。
參考文章:8個長焦鏡頭的使用技巧
移軸鏡頭 (Tilt-shift Lens)
移軸鏡頭是指攝影師可以改變鏡頭內鏡片的位置,令對焦平面改變,常見於拍攝建築物的攝影師,令拍出來的高樓大廈減少變形效果。移軸鏡頭另一個有趣的用處便是拍出小模型效果。
參考文章:如何拍出「小模型效果」
廣角鏡頭 (Wide-angle Lens)
廣角鏡頭可以讓你有更寬的視覺,拍攝到更廣闊的範圍,常見於風景攝影。在全片幅相機下,小於 24mm 便是廣角,而小於 16mm 可稱之為超廣角鏡頭。
參考文章:風景攝影師必備-「超廣角鏡頭」的神奇威力
可變光圈 (Variable Aperture)
有一些變焦鏡頭的最大光圈值是會按焦距而改變的,這些便稱之為可變光圈鏡頭,例如你看到鏡頭上的標示是 1:3.5-5.6 18-105mm 的話,即是說於18mm,可用的最大光圈是 f/3.5 ,而在 105mm,最大可用光圈是 f/5.6。
恆定光圈 (Fixed Aperture)
恆定光圈鏡頭便是指無論在任何一個焦段,攝影師也可以使用該個最大的光圈值,有別於可變光圈的鏡頭,例如你看到鏡頭上的標示是 1:2.8 24-70mm,即是說於 24mm 或 70mm 中的任何焦距,你也可以使用最大的光圈值 f/2.8。恆定光圈的鏡頭一般是質素較高和較高級的鏡頭,當然價錢會較貴。
防震 (Vibration Reduction – VR / Image Stabilization – IS)
科技進步,要降低因手持相機震動而帶來的相片模糊,廠商也紛紛推出防震技術,讓你在手持下使用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