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in Yu | 六月 3, 2020 | 更多: 0388
瑞幸咖啡假數醜聞促使納斯達克收緊上市標準,中美關係緊張下,中概股上市門檻或會越漸提高,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資公司更有可能回流來港上市。到底港交所可否受惠呢?以下分析中概股回流香港的動機,以及港交所的潛在得益來源。
來港上市動機
要了解中概股為何有意欲來港上市,我們先要參透中資企業到美國上市的動機。
在美國交投活躍的中概股多為新經濟股,如電商京東、互聯網公司百度。這些新經濟產業早已在美國市場出現,換言之,美國股市參與者對其非傳統營運模式有更高接受意欲,這可讓中資企業以較公平的估值招股集資。更重要的是,創辦人可以將股權兌換成流通量更大的美元,同時上市公司可享美元資產作為營運資金所帶來的財務靈活性。
相比上海及深圳交易所,港交所上市多以港元為基礎,而港元與美元掛鉤,變相亦可讓招股上市的公司享受以上得益。騰訊崛起,阿里巴巴來港第二上市的往績亦成為了香港股票市場的競爭優勢。
潛在中概股名單
港交所作為香港唯一證券交易所,將成為中概股回流的大贏家。
最近花旗以上市年期、市值,收入為準則,選出23隻符合要求的中概股,當中包括電商京東、互聯網公司百度、餐飲巨企百勝中國、社交平台陌陌等熱門中概股。名單上23隻股票總市值接近2.8萬億港元,約莫等於恒指50隻成份股總市值(約15.5萬億港元)的18%。
費用收入基礎擴張
港交所最主要收入來源是去年佔比達58%的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這費用的增減取決於成交金額及成交宗數。根據港交所公布的市場數據,去年底香港證劵市場的總市值為38萬億港元,花旗名單中23隻股票總值雖然被比下去,但仍可增加香港證券市場的股票總值,變相在更長線擴大港交所的交易相關費用的計算基礎。
去年港交所賺取的聯交所上市費收入佔比約為26%。根據港交所公布的市場數據,去年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為3129億港元,以上23隻中概股的總市值接近是去年集資額的9倍。當然第二上市的集資規模可能會較細,但相信規模仍足以構成港交所上市費收入的重要增長引擎。
結語
港交所經營著壟斷業務,定位上優勝於中國兩大交易所,有望受惠中概股回流,長線業務增長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