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 Cheung | 六月 5, 2020 | 更多: AAPL 981
中美關係緊張,近日市場傳出美國將會制裁中國,而其中一項絕招為禁止台積電(TPE:2330)承接華為訂單,中芯國際(SEHK:981)頓時成為中國受美國制裁的受惠股。此外,投資者憧憬中芯成功進軍14納米製程,帶動其股價年初至今累升逾5成。雖然短線中芯還有其他利好消息,惟其於晶片製程升級並非一片坦途,在未來幾季隨時會有一個季度盈轉虧,投資者不得不提防箇中風險。
倘美國禁止台積電承接華為的訂單,理論上中芯會受惠,惟仔細來看,投資者便會質疑中芯的接單能力,因為截至今年3月底止,中芯主力代工55/65納米製程的晶片,佔營業額比重達32.6%。然而,華為高端手機配備的麒麟990 5G、麒麟820 5G晶片均是7納米製程,均是由台積電代工。
由此可見,中芯正正缺乏相關的設備及技術,當美國動真格要制裁中國,中芯欲取代台積電,顯然是有心亦無力,這正正是其最弱一環。
傳已購入DUV
雖然有指西方國家千方百計限制輸入先進的晶片生產設備,並且美國多番施壓,中國要購得極紫外光刻機(EUV)的機會極之渺茫。不過,《羊城晚報》報道,中芯已購入深紫外光刻機(DUV),並已在深圳廠房安裝。
EUV可生產製程為7納米以下的晶片,例如蘋果公司(NASDAQ: AAPL)設計的Apple A13晶片,就是採用台積電的7納米製程。而華為的高端及中高端晶片也是採用台積電的7納米製程。
至於DUV則可生產28納米至7納米製程的晶片,意義在於不但可以量產14納米製程晶片,年底更會挑戰7納米製程的晶片。
華為加速部署應變方案
另外,有指中芯成功從台積電手上搶去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14納米製程晶片的訂單。事關華為部署美國一旦制裁的應變方案,此消息令中芯股價年初至今累升50%。
登陸內地科創板成短線動力
另一個喜訊是中芯將會登陸內地的科創板,集資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內地資金鍾情半導體板塊,市盈率動輒數十倍甚至超過100倍,相信短線股價仍然上升動力。
然而,福禍相倚,好事都可能變成壞事,這情況在晶片產業屢見不爽。因為半導體屬資本密集行業,中芯登陸內地科創板的集資資金用於投資12英吋晶圓SN1項目,以滿足生產14納米以下製程的晶片。
欠缺生產先進製程晶片的經驗
倘12英吋晶圓SN1項目順利成功投產當然是好事,但亦有可能成為壞事。因為由投產至全速生產其實是一個學習過程,尤其是中芯沒有太多生產先進製程晶片的經驗,投產初期的良率必定低企,有機會出現嚴重虧損,甚至落入生產愈好虧損愈多的困局。惟中芯成為內地半導體代工的旗艦級公司,肩負生產先進製程晶片的國家任務,股東隨時要作出「為國捐驅」的準備。
為12英吋晶圓廠提折舊攤銷開支
另一方面,當這個12英吋晶圓廠投產,要馬上作出折舊及攤銷,故新廠落成之日就是中芯折舊及攤銷開支之時,看好中芯的投資者要有心理準備。
結語
無論如何,短期內中芯充斥利好因素,例如進軍先進製程晶片;營業額增長潛力看好,以及回歸A股有利估值調升。惟中線而言,進軍先進製程晶片有機會帶來虧損,並且折舊及攤銷開支增加,均是不利股價的因素。
長線則要看中芯生產先進製程晶片的學習速度,因為學習速度愈快扭虧為盈的速度愈快,這正好考驗首席執行官梁孟松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