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武術家,得有妙法。多秘不示人。所謂傳子不傳女也。然子未必皆肖而賢。以致屢屢失其真傳。

倘或有得意弟子乃傳其法者,亦必留一手。以備不測。

誠如是,欲求吾國武術之發揚,豈易得哉。

今曼青之受澄師者,未敢說盡其傳。倘也留一手,或秘而不宣,則懷寶迷邦矣。十餘年來,每欲筆諸於書,以廣流傳。此心萌動,而復擱置者,屢矣。亦恐傳非其人耳。既而思之,善與人同,固吾所願。乃謹錄要訣十二則如次。此皆澄師所不輕易傳人者。每一語出,輒叮嚀曰:余如不言,汝雖學三世,不易得也。此言何止重提數千遍。蒙澄師之過愛若此,而不能達其厚望,慚愧無已。尚希世之賢哲英豪。有以參證而廣大之。使人皆能袪病延年。則民族幸甚。

一、曰松。澄師每日,必重言十餘次。要松,要松,要松淨。要全身鬆開。反此則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為難能。如真能松淨,余皆末事而。余將澄師平日口授指點之大意附於下。

使學者易於領悟。松,要全身筋絡鬆開。不可有絲毫緊張。所謂柔腰百折若無骨。若無骨,只有筋耳。筋能鬆開,其餘尚有不松之理乎。

二、曰沉。如能松透,即是沉。筋絡全開,則軀幹所繫。皆得從下沉也。按沉與松原是一回事。沉即不浮。浮是病。體能沉已善矣。尤其加以氣沉。氣沉,則神凝。其用大矣。

三、曰分虛實,拳論所謂。處處總此一虛實。以右手與左腳相貫一線之勁。右腳與左手亦然。如右手左腳實則右腳左手虛。反是,則亦然。是為分清。總之全身負擔。只許放在一隻腳上。如兩腳分擔。便是雙重。其轉變時,要注意尾閭與夾脊得中。方為不失中定。至要至要。按轉變一語,即是變換虛實之樞機。不經道破,真永不知有下手處也。右手實勁交與左手,其樞機在夾脊。左腳實勁交與右腳,其樞機在尾閭。但要在尾閭與夾脊中正對直,方為不失中定。此語非潛心領悟,不易得也。

四、曰虛靈頂勁。即是頂勁。即是頂勁虛靈耳。亦即所謂頂頭懸之意也。按頂頭懸者,譬如有辮子時,將其辮子繫於樑上,體亦懸空離地。此時使之全身旋轉則可。若單使頭部俯仰,及左右擺動,則不可得也。虛靈頂勁及頂頭懸之意。亦若此而已。須於練功架時,將玉枕骨豎起。而神與氣,不期然而相遇於頂焉。

五、曰磨轉心不轉。磨轉者,即喻腰轉。心不轉者,乃氣沉丹田之中定也。按磨轉心不轉者,此家傳口訣也。比諸拳論所謂「腰如車軸」「腰為纛」二語,尤為顯赫。余得此意後,自覺功夫日見進境。

六、曰似拉鋸式之欖雀尾。掤捋擠按之推手也,往復相推。喻之以拉鋸者,彼此用力均勻,則往復可以暢通無阻。如一面稍欲變化,則鋸齒隨處可以紮住。如彼使之紮住,則我雖欲用力不得拉回時,只可用推力送之,便可復得相推如初。此理在太極拳之推手上有二意。一曰捨己從人,順其勢。可以得化勁與走勁之妙用。二日彼微動,己先動。此即彼欲用推力送來時,則我亦先之以拉力拉回。彼如以拉力拉去時,則我亦先之以推力送之去。按拉鋸之喻,其理可謂透徹之至。此真家傳妙訣。余於此恍然大悟。於彼微動己先動之著手功夫,苟能於此嫻熟,則操縱在我不在彼。其餘又何論矣。

七、曰我不是肉架子。汝為什麼掛在我身上。按太極拳,專尚松靈。最忌板滯。若如肉架子上掛肉,便是死肉。又何有靈氣之可言。故痛惡而決絕之。乃有我不是肉架子之詈罵。此亦家傳口訣,用意深刻。幸細翫之。

八、曰撥不倒。不倒翁。週身輕靈。其根在腳。非具有松沉兩種功夫,不易辦到。按不倒翁之重心,在乎下部一點。拳論所謂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如兩腳同時用力,一撥便倒無疑。週身稍有板滯,一撥便倒無疑。要之全身之勁,百分之百沉於一隻足心,其餘全身皆松淨,得能輕於鴻毛,便撥不倒矣。

九、曰能發勁。勁與力不同。勁由於筋。力由於骨。故柔的活的有彈性的是勁。剛的死的無彈性便是力。何謂發勁。放箭似的。按放箭。是靠弓弦上彈力。弓與弦之力量,即是柔的活的有彈性的。勁力不同。能發不能發,可以見矣。此猶不過論發勁之性質耳。於作用上猶未能詳盡。余又將澄師平日,時時講解發勁要法。茲附錄之曰:要得機得勢。曰要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謂健侯老先生,喜誦此二語。然得機得勢,最難領略。余以拉鋸式之作用中,確是有機有勢存乎其間。因彼之欲進欲退,我先知之,是為得機。彼既進既退,受制於我,是為得勢。舉此一端,可以知之。腳腿腰能完整一氣。一則是力聚,可以致遠;一則是身不散亂,方可命中。發勁之妙用,盡於此矣。學者勉之。

十、曰搬架子。要平正均勻。按平正均勻四字,最為平淡,卻極難能。平正方能安舒,可以支撐八面。均勻方能貫串,而無斷續處也。此即拳論所謂立如平准及運勁如抽絲等語。非從此四字下手不為功。

十一、曰須認真。打手歌曰掤捋擠按須認真。若不認真,便都成了假的。吾今舉以告汝。掤若掤到人家身上去;捋若捋到自己身上來。都是錯認。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捋不要捋到自己身上來。此是真的。按與擠皆要蓄其勁,不可失卻中定。此是真的。按須認真三字。從來讀破太極拳論,未得悟澈。一經澄師道破,始知有尺寸,有法度,非經口授指點,不易瞭解者,皆此類也。此真家傳秘訣。學者其由此體驗之,便可得其尺寸,則不復失中定矣。至要至要。

十二、曰四兩撥千斤。四兩何能撥千斤。人皆未之信。所謂牽動四兩撥千斤者。只要用四兩勁牽動千斤。而後撥之。此牽與撥是兩事,非真以四兩撥千斤也。按此節牽撥二字,分開解釋,便能見其妙用。牽之之法,譬如牛重干斤,穿鼻之繩,不過四兩。以四兩之繩,牽千斤之牛,左右如意,其欲奔馳不可得也。蓋牽者,牽其鼻準。若牽其角其腿,不行也。是牽以其道,以其處也。然則牛可以四兩之繩牽之。如千斤之石馬,亦能以四兩之朽索牽之乎。不能也。此活與死作用不同。人有靈性,其欲以千斤之力攻入時,其來有方向。

臂如對直而來,則我以四兩之勁,牽其手之末。順其勢而抖出之。此之謂牽。因牽動之後,彼之力已落空。則此時以勁撥之,未有不擲出尋丈之外者。然牽之之勁,柢要四兩足矣。撥之之勁,酌用在我耳。然牽之之勁,不可過重。重則彼知之,可以變化脫逃也。或則藉牽動之勁,換其所向,得以襲擊之也。否則彼知我牽之,便畜其力而不前。畜其力,其勢已退挫。可即因其退挫,便捨牽之之勁,而反為發放,則彼未有不應手而倒。此反撥也。

以上種種,皆澄師口授指點之傳於曼青者,不敢自秘,願廣其流傳。幸世之同仁共勉之。

  • 一、在大部份武藝行中,學生的造詣均會接近老師,或高過老師。何故你的學生沒有人能接近你。不管他們進步如何快速,其水準均低你遠甚。可有何秘訣?
    【師】不錯,是有秘訣。但是此秘訣太過簡單,簡單的幾乎令人不敢相信。但是你又非信不可。否則你就無法成功。其秘訣僅為:你必須身心放鬆,你必須長時間接受失敗。你必須投資於失敗,否則你就無法成功。我有如今的成就,是導因我把驕傲置之於一旁,相信我老師的話,把身體放鬆,心靈靜定,只讓氣隨意行。開始時常使我遍體受傷。有時我會被重擊而跌至失去知覺。但仍堅持下去。聽老師的話,注意我的氣。在慘敗時我會忘了驕傲、焦慮、及自我。把自己身心完全騰空而全部讓位於氣,漸漸的我的技術進步了。直到這時我的反應才變得靈敏。可使化與打於瞬間完成。我的學生或是不相信這一套,或是雖相信而不熱心追求,何能得成。
  • 二:你講起來很容易,如果心意正確,身體放鬆就有進步,但是,如無辛苦的鍛練規律的練習不斷的努力,是否可以?
    【師】如想精通此藝,必需求助於你剛才所提各項。你須辛勤努力,每日不斷,但是卻須注意不要把太極拳與少林拳混為一談。後者注重鍛練肌肉及力氣,而練太極拳,心中常須念記拳經各論。並非要你每天苦練一、二小時就必能成,練習必須得法,否則全為白費。吾師楊公澄甫是由其著名的父親楊霆侯所親授。三十歲時任教於山東某富宦之府內。其處生活優裕,其人也就變得肥胖及懶散,此後他還返北京,生活實形放蕩。
    其父得知此情,令其辭職逐裡,將其禁閉於一空屋內,不准他與任何外界人物接觸,前後四年之間,除了他父親每天來與他練拳,推手,同時也練練太極邱器外,不准任何人去看他,在這期間他的成就遠超過前此他的一生所學。四年後他走出囚室,便可輕易的打敗他父親最好的徒弟。前此他經常是他們手下的敗將,如今他已是一位偉大的拳手。其偉大終身與共。此後多年間,雖然他不須多加練習,亦能可保持其效能。這是太極拳的一項必然特性,一個人如果不斷的進步,將可達到一種程度,此後即不必要練習,因其已臻化境。對此我不再多談。
  • 三、在練拳時怎麼能知道是不是已鬆?
    【師】知不知道是主觀的,而鬆不鬆是客觀的。我願意說,當一個人在練習整套拳架的過程中,其心靈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擾,這便是求松的一個好的開始,但是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你須踏踏實實的練。練完時你會筋疲力盡。當你的雙肩覺得沉重時,你就知道這已是接近真鬆了。這是「陸地游泳」的結果。
  • 四、但是拳經不是告訴我們,你的身體必須如此輕靈,一羽相加都可以覺得。你怎樣把這種輕靈與假設的抵抗而來的筋疲力盡相題並論呢?
    【師】這是不相衝突時。雖然聽起來有此茅盾。你當然可以輕鬆愉快的練五分鐘的拳架而毫無倦意。這卻無助於你求松。你打拳時慢而正確,假設前有抵抗,你必會疲倦。但是在真正交手時,你的身體擺脫了你心中的抵抗的束縛,就會覺得無比的輕靈及敏捷。
  • 五、如你所知,我曾跟過其他數位老師學習太極拳。我不是對你不敬。但因我們的時間都很有限,我又想寫些有太極拳的書,我想最好是能盡量的學。其他各派大部份都加輔助的運動以增強其呼吸、活力及拳藝。你看這種運動是否有益。
    【師】只有小氣的老師才會嫉妒學生到別處學藝。我非常高興你能從各派去嘗試。因為我知道你必會發現,在這種拳中你將只有一位老師。拳架本身已是變化多端包羅圓滿非常有益。附加的運動只會使你分心,妨礙進步。
  • 六、少林拳是否是一種非常好的健身運動及防身武術。
    【師】如果我認為是的話我會取少林而捨太極。在運動方面來說,他注重肌肉的緊張及蠻力而不注意健康。在博鬥時,因為你永不會超出依力氣及技巧的範圍,因此也就不會得到真正的優勢。我不是自誇。當我年輕在大陸時,常遇各派人氏的挑戰,吾藝從未敗過。
  • 七、一個人只看是否能會?
    【師】能學到些東西,當然不是全部。練拳是必須的。在這方面,有一個關於楊霆侯的鄰居的故事。他偷偷的從其住處看他們練拳幾個月,然後他叫楊氏的一個學生攻擊他。該生答應了,卻被他重重的推倒在地。楊氏看到了,問他是從那裡學到的武。鄰居樂了,回答說:「跟你呀!」另一個更好的故事是有關楊露禪的,楊公可能是所有太極拳大師中最偉大的一位。他受雇於一藥房主人。其主人聘請名師陳長興教他的弟子學拳。楊露禪偷學的非常成功,而被收為正式弟子。
  • 八、推手的重要性如何呢?
    【師】非常重要,不經推手,你就不會有進步。但是注意,我現在告訴你,你最好與一小孩相推。同一有技巧的大人相推他會用力,你也就會跟著用力。與小孩相推時把他看作是大人。與大人相推把他看作是小孩。這話聽起來茅盾其實並不。小孩會提供你一個松的練習夥伴。當你從他的「可松性」中獲益時,你可把他看作與你相同,假裝他是大人。這就把練習提升到「用」的方面來。現在反過來講。為甚麼要把大人看作是小孩呢?這只是一種輕視的方法,以使我們卻除怕意,但這亦不意為這種「勇氣」可以真的戰勝怕懼。我們在卻除懼怕時也去掉傲氣。
  • 九、在推手時,如讓對手接觸到自己的身體,是否危險,在真正交手時,這種情形是否會慘敗。
    【師】推手主要是一種達到目的方決。他教觸覺的靈敏及辨別的能力。(意即聽勁及種勁–譯者注)也教你對於距離的審忖。在真正交手時不要讓敵手觸摸到你。但是卻要盡量的近他以利攻擊。有些大師們具有我們所說的接勁。這種勁不但可以收化敵人的攻擊,在同時也予以反擊。有些更高的大師們的這種能力是由潛意識所控制。你如從後向他攻擊,他可借敵人之力將其反彈出一丈以外。而自己幾乎並不覺得。這種人在真正交手時自無困難。一般的拳手雖無此種能力,但可經由推手緞練其知覺,使其可以接近敵人而不讓敵人觸摸到自己。
  • 十、莊子曾說,醉漢不傷,其魂固也。這種狀況是否就是太拳拳所追求的呢?如果莊子所言不假,那麼我們只要變成酒鬼不更簡單嗎?
    【師】把自己騰空是八了克復恐懼,這是「無為」的主要目的之一。這也是所以道士之將死,可生起烈火,從容走水之道理。(在這裡我說,這種不怕死的品性,並非中國所專有。日本的武士亦求死的美。更不須提聖勞倫斯,在其身受炮啟時對其行刑者說:「把我翻個身吧,這半邊已烤好了。」)大師微笑著表示同意,繼續說:「不錯,醉漢是解除了顧及。他的肌肉不緊張,他的身體鬆弛。但是並非完全如此,因為醉漢總是會認路回家。醉漢失去了心意,為環境所左右。反過來在太極拳,我們雖然放鬆了身體,但卻保持一顆靈活清醒的心。
  • 十一、為什麼楊澄甫不到西方教拳。
    【師】一度曾有一中醫生從美國回到廣州,他遊說楊氏同他返美,說是可賺大錢,被其所拒。西方及金錢對楊氏均不具吸引力。他對黃所屬環境非常滿意,不思改變。

資料來源 : 【太極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