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人活著,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要懂得節制自己。
人生道路崎嶇,行走路上挫折不斷,但這輩子,尤其要注意這三「劫」。
戒了這三樣,生活才能平坦。
01 少年戒色
少年時期,血氣薄弱,筋骨未強。過度的縱情聲色,沉迷欲望,容易損害身體,不加克制,日後必然百病叢生。
《禮記·曲禮》中說:「三十曰壯,有室。」
古時,男子到三十歲,血氣強健,心智成熟,才能有妻室。
現在,有很多未成年人圖得一時新鮮,偷嘗禁果,輕則傷害身體,重則十五六歲便懷孕生子。
許多未成年女生因為無力生養孩子,便選擇了墮胎等手段,後果不堪設想。
從現在醫學角度來看,十五六歲的青少年尚未發育成熟,心智和體能各個方面都有所欠缺,過早的接觸男女生活,不利於少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
所以,少年人需要戒色,戒去不良的念頭和習氣,對於年輕人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02 壯年戒鬥
曾國藩:「不與君子鬥名,不與小人鬥利,不與天地鬥巧。」
人這一生,最怕的就是事事都想爭一爭,件件都想鬥一斗。
凡事都要爭個輸贏,論個對錯,不肯退後一步,低人一頭。
爭來爭去,鬥來鬥去,才發現,最後輸的是自己,錯的是自己,兩手空空的也是自己。
壯年戒鬥,戒的是事事不平的鬥氣,養的是心平氣和,溫潤處事的君子端方。
與君子圖利,與小人圖名,與天地圖機緣。
凡事要做到恰好,留一分退路給自己,留三分顏面給他人。
任何事,不必做到過分的完美,盡力就好;對他人也不必苛求,盡心就好。
人至盛年,不爭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與小人斤斤計較,不爭不鬥,保持生命中應有的一份柔情。
03 晚年戒得
陶潛:「心遺得失,情不依世。」
晚年最怕的就是緊緊攥住「得」字不放。心中有了得失的惆悵,就會平添出許多哀愁。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寫到的那句名言,時至今日仍然可以一擊中的:
「無論對誰太過熱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不會有極度的悲傷。」
每個人都是因為期盼的太高,現實的不完美,而造成內心的落差加深。
太過計較得失,就是在人生的天平上徒增負擔,增加現實的重量。
晚年戒「得」,學會放下,放下了,就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