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經52歲的陳大叔,在20年前查出了慢性乙型肝炎,但是醫生就讓他堅持吃藥,改掉大魚大肉的壞習慣。但是為了工作,經常免不了應酬,幾年前B肝就引發了肝硬化,肝臟的損傷已經不可逆轉,最近又查出了肝癌。
如果早在20年前,陳大叔就對B肝加以重視,嚴格管理,恐怕不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
癌症如今越來越高發,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457萬里,死亡人數高達300萬人,其中不少癌症就是炎症造成的。
一、炎症造成了1/6的癌症
什麼是炎症?很多人可能知道炎症,但對炎症的概念並不清楚。所謂炎症,並不是一種具體的病,而是一類常見的臨床上的病理過程,是人體由於受到某種刺激而產生的一種免疫反應。炎症的出現,通常是因為機體受到了損傷,機體為清除壞死組織、阻止感染而進行防禦。
出現炎症並不一定危險,但如果放任炎症不管則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世界上有六分之一的癌症都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而由細菌、病毒引起的感染,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發炎」。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伯軍解釋,炎症會導致癌症,是因為慢性炎症往往是一種長期疾病,短則持續幾個月,長則持續幾年。在漫長時間裡,炎症對免疫系統持續產生不利影響,導致炎症在體內反覆,或者使炎症在體內持續保持低水平。而這種「慢性低度炎症」會造成DNA損傷,進而可能導致如肺癌、食道癌、乳腺癌等癌症。
二、發現3種炎症,千萬別不要諱疾忌醫
1、肝炎
在肝炎中,慢性病毒性肝炎如B肝、C肝等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慢性肝炎說明病毒始終沒有被完全清除,而是在肝內不斷複製,對肝造成傷害。長期如此,肝炎可能就會變成肝硬化,不及時治療還可能惡化為肝癌。
2、胃炎
如果發現自己得了胃炎,要馬上到醫院進行檢查,因為如果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可能會發展為胃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幽門螺旋桿菌納入1類致癌物的名單。
3、胰腺炎
80%的胰腺癌患者都曾經患有胰腺炎,當急性胰腺炎沒有得到徹底治療,轉化為慢性胰腺炎,患胰腺癌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三、碰上這些促炎食物,更要管住嘴
如何降低發生炎症的風險?除了要關注身體的變化,還要學會「管住嘴」,也就是合理飲食。以下幾類食物不宜多吃。
1、紅肉
紅肉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A類致癌物(對人可能致癌),它具有Neu5GC,這種分子人體是沒有的,進入人體後會激發抗體的產生,進而可能觸發炎症反應。因此應儘量少吃紅肉,可以用雞肉和魚肉等白肉替代。
2、反式脂肪
油炸食品、烘烤食品等比較油膩的食物中都含有反式脂肪。攝入反式脂肪會升高人體內的有害膽固醇,不僅容易導致肥胖,還會引發炎症和胰島素抵抗。
3、糖
甜甜的糖可以給人帶來幸福感,但過度攝入糖類也會引發炎症。因此,儘量減少攝入含糖量高的蛋糕、甜點等食物。可以多吃蘋果、草莓等含糖量低、營養價值豐富的水果。
4、酒精
酒精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致癌物,而且是對人明確有致癌作用的1類致癌物,喝酒不僅容易引發炎症,長期喝、過量喝還可能導致癌症,因此應儘量少喝或者不喝。
5、精製穀物
大米、白麵粉、白麵包等精製食品比粗糧含有更高的糖分,多吃不僅容易發胖,還可能引發炎症。因此應適當攝入大麥、糙米等粗糧作為替代。
四、如何給身體消消炎?
1、預防感染
培養正確的用餐習慣,規律用餐。不養成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避免熬夜。
2、飲食均衡
少吃大魚大肉,多吃水果和蔬菜,每天應至少吃一小碟水果或蔬菜。不僅吃大米、白饅頭等精製食物,還要多吃粗糧。少吃方便麵、薯片、炸雞等油膩食物。
3、勤鍛鍊
鍛鍊不僅能增強免疫力,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提升血液的載氧量,減少炎症因子的生存空間。每周堅持兩到三次鍛鍊,有利於身心健康。
4、多喝水
喝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殺死促炎因子,保護免疫系統。
5、睡眠充足
多睡覺可以保證每天都具有充足的精力,讓人不容易疲勞和抑鬱,有助於保持平和的心態,有利於減少炎症的發生。
炎症在生活中並不少見,雖不必視為洪水猛獸,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保持對身體狀態的關注,及時對炎症進行處理,炎症就不會變成大問題。
來源:腫瘤的真相與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