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吃火鍋指南

在寒冷的冬日裡吃熱氣騰騰的火鍋,真是一件暖心事。近期天氣轉冷,火鍋的熱度蹭蹭上漲,不過,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火鍋的健康吃法。廣東省公共衛生研究院副主任醫師陳子慧提醒市民,吃火鍋首先要選對湯底,要看人群腸胃耐受程度;選擇食材不僅僅是新鮮就好,也講究搭配;火鍋和飲料並非最搭,喝檸檬水或淡茶會更健康。

湯底:擔憂長痘可選清淡湯底

聊起吃火鍋,許多市民都比較注意「購買食材新鮮是第一,尤其是海鮮和肉類」。不過,對於肉丸、蟹棒等加工類食材的注意事項,市民可能還不夠關注。陳子慧提醒市民,選擇這類食材時,應注意查看包裝袋上的保質期等信息。

在湯底方面,對於腸胃較弱的人(兒童、老年人等)以及擔憂引發滿臉痘痘的人,陳子慧建議,可選擇清淡一些的湯底,例如清湯、番茄湯、菌菇湯等。如果是無辣不歡的重口味一族,可選用鴛鴦湯底——麻辣湯底配其他清淡的湯底,同時要注意,不要將容易吸附油脂的食材(如凍豆腐、葉菜類等)放進麻辣湯底。

配菜:少吃動物內臟和魷魚

在選擇配菜方面,陳子慧建議參考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餐盤。谷薯類的蕃薯、土豆、玉米都可以切段做料。選擇蔬菜類時,不要忘了搭配菌菇。魚、蝦、肉類盡量少選預制的肉丸火腿,因為加工產品不僅增加了調味料、添加劑,而且營養打了折扣。

另外,豆腐、腐竹等豆製品也是值得推薦的重要配料。專家還提醒,盡量少吃動物的內臟以及魷魚等含有大量膽固醇的食物。

至於蘸料方面,要注意少油、少鹽。老乾媽、黃豆醬、醬油等調味料都有含鈉高的特點,注意適量添加。值得提醒的是,不要用生雞蛋做蘸料,以免感染沙門氏菌。

順序:先吃糧穀類更健康

食材要煮熟才入口,是吃火鍋最基礎的常識。然而,不少人追求爽脆的口感,未完全煮熟就將海鮮、肉類送進口中。對此,陳子慧提醒,未徹底煮熟的肉類和海鮮很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蟲,進入人體消化道後,會引起胃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薄肉片要熟透,起碼是完全變色、等湯水重新沸騰之後才能撈起。煮貝類蝦蟹類,放下去等鍋沸騰之後,帶殼的煮5分鐘,去殼的煮3分鐘。另外,用來夾生食、熟食的筷子要分開放置使用,不要混用。

至於火鍋的最佳開涮順序,專家建議先吃糧穀類,再吃蔬菜類,接著吃肉類。吃完火鍋後,市民可以再吃點水果,也可以喝杯酸奶。其中,先吃糧穀類,是指先吃土豆、紅薯等糧穀類食物,或者先吃蔬菜,這樣可以增加飽腹感,避免後面吃太多高脂肪的食物。

健康吃火鍋指南 這些細節助你吃得更健康

1.不食燙

口腔、食道和胃粘膜只能耐受50℃左右的溫度,而火鍋內燒煮的食材溫度遠遠高於50℃。如果進食太快,容易造成口腔、食道和胃粘膜的燙傷。而且,長期進食過燙的食物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2.不久煮

火鍋不能久煮。燒煮超過一小時,湯汁裡的嘌呤含量會大大增加,可能會引起尿酸增高,甚至會誘發痛風。

3.巧喝湯

喜歡喝火鍋湯的小夥伴要注意,可在剛開始吃火鍋時喝一點湯,煮久的火鍋湯就不要喝了。

4.多喝水

許多人吃火鍋都會搭配飲料,但這不是好的選擇,追求健康的市民還是要選擇溫開水、淡茶水。自己做一杯檸檬水也是不錯的選擇,可及時補充水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