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年齡的稱謂 原來這麼美

古時,人們交流時,不會直接說自己多少歲。而是會用年齡稱謂來代替,這些在詩詞中也常有體現。

比如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這裡的黃髮指老人,古時,黃髮是長壽的象徵。垂髫,垂下來的頭髮,用來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髮。

今天,詩詞君和大家一起回味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吧!

0歲

湯餅之期

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初度

是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攬揆余初度兮,肇賜余以嘉名。後也也稱生日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赤子

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

指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歲

齠齔【tiáo chèn】

指七八歲的兒童。《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齠齒。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

指八九歲至13歲的少年兒童。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

13歲的少年兒童

9歲

黃口

十歲以下。本指雛鳥的嘴。

10歲

幼學

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因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外傅之年

兒童十歲。

12歲

金釵之年

女孩十二歲。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古代女子12歲開始帶釵梳妝。

金釵之年

13歲

豆蔻

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舞勺之年

指男子13-15歲之間。據《禮記》記載: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

舞勺之年

15歲

及笄之年

即將年滿15歲的女子。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

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袁枚《遣興二首·其一》

結髮

束髮,扎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之年

15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後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髮

男子十五歲。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男子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歲。指男子的15-20歲,也是童子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成童

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歲。鄭玄:「成童,十五以上」。

成童

16歲

二八

為16歲。

破瓜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

——孫綽《碧玉歌》

20歲

加冠

指男子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弱冠

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用於女子。

桃李年華

女子二十歲。

桃李年華

24歲

花信年華

指女子的年齡到了24歲。花信:開花時期,花期。藉此泛指女子正處年輕貌美之時。

30歲

而立之年

三十歲。《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

三十歲。《禮記·內則》:(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30歲。

40歲

不惑

四十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活到這個歲數,應該能很好的控制情緒的變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50歲

知天命

五十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對個人榮辱已經淡然。後人因以「知天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知天命

60歲

耳順

六十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

花甲

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曆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天干地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耆【qí】

年老,六十歲以上的人。

花甲

61歲

還歷壽

61歲的壽辰。按干支紀年法60年為一輪,61歲還是新一輪,重新算起的時候,故稱「還歷」。

70歲

從心之年

指70歲。語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七十歲。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懸車: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因用懸車之年指七十歲。

古稀之年

77歲

喜壽

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0歲

耋【dié】

古指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耄【mào】

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八十、九十曰耄

88歲

米壽

八十八歲的雅稱。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讀成八十八,故名。此外,還含有年事雖高,但食慾旺盛之意。

90歲

上壽

九十為上壽。

鮐【tái】背之年

古人九十歲的別稱,鮐背泛指長壽老人。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99歲

白壽

九十九歲的雅稱。因百字去年上邊的「一」是「白」,「百」數去一為九十九,故雅稱九十九歲為「白壽」。

白壽

100歲

期頤

指百歲高壽。《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上壽

養生學術語。謂最高的年壽。《左傳·昭公三年》孔穎達疏: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莊子·盜跖》則有「人上壽百歲」的說法。

108歲

茶壽

是108歲的一種說法。茶字的草頭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個八,加在一起就是108歲。

140歲

雙稀、雙慶

古稀指70歲,因此又稱是70歲的兩倍——140歲。雙慶也指140歲。

雙慶也指140歲

不論你年方幾何?願你走出半生,歸來還是少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