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十病九寒」,可見寒氣是導致許多疾病發生的關鍵。
在我們身邊,很多女性天生就體質偏寒,但正是由於太常見,導致很多人對體寒不重視,其實體寒嚴重的會影響女性的生育以及男性腎功能,甚至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今天就來帶大家瞭解瞭解這「體寒」。
「體寒」是什麼?
中醫理論中,「寒」屬於八綱辨證之一,包括內寒和外寒兩種。
▶內寒是機體陽氣不足,脾腎陽虛,功能衰退形成的類似外寒症候的邪氣,又稱「虛寒」。主要症狀為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嘔吐腹瀉,倦怠喜臥等。
▶外寒主要發生在冬季,冬季天氣寒冷,寒邪侵入體內,會損傷陽氣,使脈絡收緊,阻滯人體的氣血活動。
體寒的表現
輕度體寒症狀:
- 怕冷,手腳冰涼
- 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復期長
- 生理期經痛嚴重,腹部有垂墜感
- 面色暗淡,無血色
- 易疲勞,關節部位易酸痛
- 睡眠質量差,睡眠淺
中度體寒症狀:
- 口腔內易發炎,易長口瘡
- 容易便秘,經常覺得肚子漲
- 生理期紊亂,天冷後易延期或量少
- 皮膚乾燥易乾裂
- 腳後跟易乾裂,腳部血液循環差
- 愛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體內的寒氣從哪兒來
①熬出內寒
在中醫看來,子時覺至關重要,晚上十一點前要進入睡眠。因為子時這個時候陰氣盛到極點,有一點陽氣初生,所以這是陰陽交接班的時間,又是一點陽氣發芽的時候,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順利進行。
如果此時不睡覺,即把陽氣之苗一棒子打死了,長此以往,陰盛則陽虛,陽虛則寒。
②穿出內寒
短裙、露臍裝、露背裝……這幾個部位,是最怕受寒的。肩關節、膝關節就不用說了,這都是人體薄弱之地,受不得沾風寒受涼。
更要命的是頸背和腰腹,小腹為元氣的中心,身之重地,腰為腎之府,頸背屬於一身陽經之總管——督脈的位置,這些地方露著,您不受寒才怪呢。
③吃出內寒
一到夏天,雪糕、冰棍、冷飲,是多少人的最愛,更有甚者早上起來也是一大杯冰水,水果也是從冰箱裡拿出來就吃,就這樣,長期吃著吃著,內寒就吃出來了。
④虛生內寒
內臟一虛,功能與活力下降,內寒就會叢生。
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對身體正能量變本加厲地消耗。如果不注意養生,就會導致消耗遠遠大於吸收,進而內臟功能虛弱,內臟運轉慢就滋生出內寒了。
⑤懶生內寒
動為陽,靜為陰,生命在於運動,只有常運動,氣血才能不淤不堵。
而現代人最缺的就是這個,在家歇著,出門坐車,上班一坐坐一天,總不動,氣血運行就弱,體力就會下降,內臟功能減弱,則寒從內生。
⑥外寒傷身
這個外寒就是指外環境的寒,比方說秋冬氣溫下降,天氣寒冷,您穿衣不注意,就容易感受風寒,但有意思的是,現代人其實更多是在夏天受的寒。
天熱呀,人體的毛孔張得較大,這是本能,要向外散熱,這毛孔張著,您呆在空調屋裡猛吹冷風,這時身體連個把門的都沒有,寒氣就大搖大擺地進入體內了。
調理體寒做好6件事
①護好薄弱部位
人體有一些部位容易受寒,需要多加保護。
腹部對寒邪的抵抗力較弱,穿衣服要護住腹部,睡覺時蓋好被子,避免著涼出現腹痛腹瀉。
寒邪可從下肢沿著經脈到達腹部,如果不注意下肢保暖,尤其是腳部,則會給寒邪入侵提供了方便。
頭部和背部是陽經循行的部位,正邪在此交爭,易出現頭痛、發熱等現象,平時應注意頭髮吹乾再出門,夜裡睡覺避免頭背受風。
②多吃溫熱食物
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如苦瓜、鴨梨等瓜果,盡量不吃冰淇淋等。北方可適當多吃溫熱的食品,如牛羊肉等;南方可吃一些雞、鴨等甘溫的食物。
還要注意補充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鐵元素。可以適當多吃些魚、蛋、瘦肉、大豆、奶製品、全穀類、發酵食物等。
③曬太陽
不要在陰冷潮濕的環境停留太久,每天曬曬太陽,能激發身體陽氣,達到驅寒效果。
④堅持鍛煉
慢跑、快步走等有氧運動會讓全身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減輕體寒症狀,長期堅持可逐漸改變寒性體質。
體質虛弱不適合運動者可以每天泡泡腳,用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泡20分鐘,在泡腳的同時揉搓雙腳,效果會更好。
⑤艾灸調理
艾草是純陽的植物,艾灸是改善體寒體質的不錯方法,平常可針對一些穴位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