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數據,2020年中國癌症發病人數為456.9萬,約佔全球癌症發病人數的23.68%,發病人數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人數為300.3萬,約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30.15%。
癌症像是我們身體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何時就會在我們的身上爆炸,奪走我們的生命。但是醫學界一直都說,癌細胞與我們的身體相互依存,換言之癌細胞殺死了「我們」,自己也會死亡,為何它會選擇兩敗俱傷的方式呢?
癌細胞作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又是如何殺掉生命的呢?
一、癌細胞是如何「殺死」一個人的?
可以說,一部分癌症患者其實是餓死的。
一提到癌症的死亡,很多人便會想到化療的副作用,以及痛死的,但統計學研究結果顯示,約有30%的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營養不良;而在2年後發生復發的患者中,約有80%會發生營養不良。
換言之,癌細胞和身體搶奪營養,最後身體營養不良,從而導致患者死亡。營養不良除了會使癌症患者體型消瘦,精神不振,也導致了癌症患者普遍的5年生存率較低。以晚期消化道癌患者為例,其惡液質發生率約為80%,其中又以食管癌、胃癌患者最易發生。
其次,我們不否認化療也是導致癌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放療常見的副作用有疲勞失眠、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瀉、濕疹、潰瘍、脫髮等,對患者而言可謂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特別是年紀比較大,身體素質比較差的患者。至於化療藥引發新的癌症更是人所共知,如常用的環磷酸胺可以誘發淋巴瘤和白血病,硫唑嘌呤可以誘發宮頸癌、鱗癌等等。
另外,還有很多人看似康復得不錯,時間不長又患了腫瘤外的疾病。例如,癌症治療可影響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從而產生直接的心臟毒性,也可通過促進患者現存或潛在的心血管病的發生和發展導致患者出現其他嚴重的健康問題。
二、人人都有癌細胞,為何不是人人都患癌?
據相關研究表示,一個人的體內或多或少都存在癌細胞,那麼為何人人都有癌細胞,卻不是人人都患癌呢?
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學者希普納的研究成果,人類正常細胞的DNA上就有「癌症基因」。現已證實,癌基因對胚胎髮育、細胞增殖、細胞再生、神經發育和維持細胞生命活動等,都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誠然醫學界有大量的研究證實,癌症的發生與遺傳基因有關,但這也只是佔據一少部分罷了,更多的是後天的影響。簡單點說,這與你的生活習慣、身處的環境原因更大。
例如抽煙會增加肺癌的機率、喝酒會增加患肝癌的機率,而如果恰巧這些人群中存在肺癌和肝癌的家族病史,那麼他們比平常人患癌的機率更大。
而這就是為何人人都有癌細胞,卻不是人人都能患癌的原因。
三、癌細胞最愛做這4件事,能避免就避免
既然外界因素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因素,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習慣,會特別吸引癌症的「青睞」呢?
1、糖不離手
日本大學藥理學教授田材豐幸經研究發現,平時好吃高醣類食物的人,由於自身免疫功能減退,患癌症機會比普通人高4~5倍。
以乳腺癌為例,女性在攝入糖分後,血糖濃度升高,繼而胰島素大量分泌來滿足那些需要它的器官。女性乳房是一個能過度吸取胰島素的器官。若乳房中的胰島素持續增多,就會不斷生長、繁殖乳癌細胞,進而導致乳腺癌發生。
2、抽煙喝酒一個不落
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吸煙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90%以上的小細胞肺癌都跟吸煙密切相關,50%以上的鱗癌、中心型肺癌也跟吸煙密切相關。
另外在英國學術期刊《癌症》月刊週一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在日本成年人中,即便是輕微到中度的酒精攝入也會導致患癌風險上升。可見,飲酒沒有安全量一說。
3、鹽越多越好
高鹽食物對人體也有害,特別是醃製品。醃製品中含有較高含量的亞硝酸鹽,醃製時間越久,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越高。亞硝酸鹽是致癌因子這一點已經廣為人知,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營養學家一直倡導低鹽飲食。
4、越燙越愛
人體消化道的內壁尤其不耐熱,一旦食物溫度在60℃以上,強行吃下去就會讓食道黏膜燙傷,出現潰爛以及出血的症狀,在自主修復的同時便可能會出現炎症,天長日久的損傷就會誘發食管癌。
四、餓死癌細胞,是真的嗎?
為了餓死癌細胞,63歲的黃大爺差點沒搭上性命。
黃大爺半年前確診了癌症,但感覺吃藥效果不大。後來聽說癌細胞可以被餓死,於是半個月都沒好好吃飯。昨天去複查,癌細胞卻並沒有消失,還感覺身體狀態越來越差了。這不禁令黃大爺懷疑,這餓死癌細胞真的有用嗎?
事實上,癌症「飢餓療法」的概念指,通過藥物或其他方法來阻斷腫瘤生長,並非是讓患者真的挨餓。這一概念旨在通過單克隆抗體中和內皮細胞生長因子來抑制腫瘤內的血管的持續生長,通過這種方式來阻止癌細胞獲得生長所需的血液與營養。
腫瘤其實不怕「餓」,患者即使什麼也不吃,體內的腫瘤細胞依然會從其他身體組織中獲取營養。且腫瘤患者的蛋白質代謝、脂類代謝均異常,易導致高血糖、高血脂、微量元素水平異常減低等,這最終會使得患者攝入的營養持續減少,且由於吸收功能下降,患者進一步厭食,體重下降,全身衰竭乃至最後死亡。
適當控制飲食、調整飲食結構,沒有害處,特別是乳腺癌、腸癌患者,需盡量控制體重,不要過度肥胖。但另一方面,營養不會促進腫瘤生長,反而會延長患者生命。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彭俊生教授曾表示,個體化、分階段的營養治療,對提高生存率,延長生存時間,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大有裨益。可見良好的營養才是腫瘤治療、身體康復的前提與保障。
目前醫學上暫沒有能夠徹底根治癌症的有效方法,但是我們可以在抗癌和防癌上下功夫,降低癌症的發生率,這也是目前公認的最有效的防治措施。首先我們要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每年進行規範的防癌體檢,關注身體出現的危險信號,通過日常點點滴滴的注意來達到防癌抗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