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落長洲探老媽子,走時,順便在長洲街市,買了一大堆游水雜魚仔,貪心買得太多,昨晚只蒸了一半來吃,留了一半,今晚煲魚粥。
已很久未煲過魚粥了,記憶中,上次煲魚粥,正是老爸因肺癌末期,在上環東華醫院留醫時。
有一個星期日,他致電我,說想吃魚粥。
那一天,我買了一條海魚,小心拆骨起肉,煲了一壺魚粥,晚上帶給他吃。
那晚,他出奇地好胃口,幾乎把整壺粥吃掉,我問他想不想再吃?若想的話,我放假便再煲,他點頭說好。
可惜,隔了兩天,我們便陰陽相隔了。
此事,我一直耿耿於懷,常自我埋怨:一碗魚粥,何須一定要等放假才煲呢?
做人,很多時,一個遲來的抉擇,便換來半生的遺憾。
老爸年青時是救生員,長駐守長洲東灣海灘。
他每逢喝多了酒,最愛向老媽及我們幾兄弟妹,吹噓他在東灣海上的救人事蹟,我們雖然都聽過很多次,但也聽得津津有味。
而老爸,一直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也自少便從他身上明白,職業無分貴賤,能夠助人的,更覺高尚。其實,直至今天,他在我心中,一直都是「英雄」。
我和二弟年幼時,老爸最喜歡早上5:30,便拍醒我倆起床,帶我們去晨運。三仔爺,沿著山頂運動場,轉入鮑思高路,然後跟著羊腸小徑,直達康樂中心的後山,便坐在一塊大石上,靜靜地去看日出。
那時雖然年少,但由老爸的引領下,已感到大自然的璀璨美麗。
如今,每次看見日出,便不期然地想起老爸。
其實,我一直都認為,我比我的兒子幸福,因為,我有一個肯帶我去看日出的父親;而他,卻沒有。
子欲養而親不在,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