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道筆記(25-9-2022)
經文:彼得前書一1-2、6-7、二9
講題:逆境中持守使命
引言:教會人口老化、疫情引發牧養挑戰、經濟前途不明朗、移民潮等問題,都是信徒面對的逆境。彼得前書是彼得寫給一班落在患難中信徒的信,信中流露著仿似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迦南地時的意味,讓信徒明白在困難中是有上帝一直帶領著。
v.1提到這封信是寫給分散在不同地區「寄居」著的信徒,內容充滿著昔日以色列人寄居在埃及,上帝領他們離開受捆鎖的境況一樣。v.2照「父」上帝的先見被「揀選」成為「聖潔」,「蒙祂血所灑」的人,都是針對著上帝與子民的親密關係而立約、分別為聖的記號,亦是蒙主耶穌流出寶血救贖的描述。2:9所描述的四個身份-「被揀選的族類、祭司、聖潔的國度、子民」,也是出埃及記19章的描述,以色列人得到應許之地後的身份與使命。v.6-7當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至進入迦南地前,在曠野面對種種試探,亦是信徒地上遇到試煉的寫照。信心必須經過試煉才能提煉成貴重的金子。信徒現在已得到這四個身份,就必須以這個聖潔的國度方式生活,以生活中帶來的試煉或逆境,看作一場考核和磨練,當通過考核就意味忍耐的美德提升了。因此生活中遇到困難試煉,知道主是與我們同在,帶領我們經過,讓信心成長。
信徒緊記,我們已得著這四個屬身份,當中的使命,就是我們在世的意義,如2:9所說,不單以口傳揚,更是與使命相連,以生命作見證,為要領人離開黑暗,進入光明,認識上帝。
信息與我的關係
信息給我的教導:在生活中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持定天國子民的身份。
實踐方法:當生活遇到不順,須注意兩件事:i)是否自己的感受?ii)認定只要是上帝容許發生的,就是有意義。
實踐困難:常常因為只從自己的感受看事情,落在埋怨中。
克服實踐方法: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若是認定上帝容許發生的,都是學習忍耐的功課。
可與人分享得著部份:在不順心的境況中,仍要常存讚美,因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裏出來…這是不應當的」(雅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