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快樂的孩子,哪有父母不想?
全球最快樂兒童,得分最高是荷蘭,秘訣在大人願放手,讓孩子在生活中有得揀。說得容易,但對子女由細管到大的直升機父母,要做到便有難度。
大人願放手 孩子生活有得揀
孩子應該快快樂樂的成長,沒有人會對此有異議,但近年看着香港的孩子變成「大忙人」,與父母長輩當年同年齡相比,他們懂得更多、享受更多,但快樂的時間呢?今年嶺南大學的兒童快樂指數調查顯示,兒童的快樂指數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學習壓力大、空閒時間少等都是影響其快樂的重要因素。
教出樣樣要叻的孩子,是不少父母的人生目標,有沒有想過,不如教出一個最快樂的孩子?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去年發表報告,以兒童貧窮率、肥胖率、教育普及率等數據,評比29個先進國家的兒童快樂排名,首五名全部來自歐洲,其中荷蘭的小朋友,被譽為全球最快樂。
當評估全球學生學習能力權威的指標PISA,公布名列前茅的是芬蘭,全球專家一窩鋒研究當地成功的秘訣,但同樣是全球第一,則大家又有否興趣知道教出最快樂小孩,關鍵是甚麼?
台灣《遠見雜誌》本月號的報道,便綜合荷蘭孩子的快樂模式,文章指,曾經在當地一所中學,問全班近30名孩子是否快樂,結果只得兩人沒有舉手,其他都爭着說有趣的事。
其實,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不是在家,就是在學校,快樂不快樂,亦離不開這兩個地方。
不公布成績排名 學習壓力小
該報道指荷蘭的孩子在學校快樂,因為學習壓力小,初入小學幾乎都是玩,中、高年班才開始有些功課,學校不公布學生成績排名,以免比較。相對於中國傳統望子成龍心態,西方少來這一套,當地的父母也不着重孩子一定要上最好的學校,少見有虎爸或虎媽。一名中文老師分享,荷蘭父母認為,催谷孩子太急,摔下來可能更傷。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快樂的人,所以當年無論是在學校或家庭,也認為教養的手段和方法也應以快樂為重,孩子會爭著說自己快樂,這些笑臉,可不是鬥高分數或再多興趣班可換得來的。
固然,各地的教育制度及文化不同,硬要比較或許也不公道,但期望孩子快樂成長,應該人同此心。但若換了在香港,也問問孩子快樂嗎?答案如何,不用多說吧?本港孩子是如何成長的?愈來愈令人看得心痛,學習壓力愈來愈大、空閒玩樂的時間減少,快樂愈來愈少,又有何出奇?
讓孩子快樂的方法,沒有全球通用的方程式,教育制度,也不是人人有很多選擇。不過,《遠見雜誌》引述荷蘭一位專門研究快樂的學者Rutt Veehoven,提出其中一點父母可以做到的,就是讓孩子有更多選擇的自由。
參加甚麼課外活動、與甚麼同學玩,升學讀甚麼學校,荷蘭的父母,很少強迫孩子做不鍾意的事,鼓勵他們做喜歡的事、看書也可看自己喜歡的書。
所謂讓孩子快樂的秘訣,聽來也不是甚麼特別事情,但這正正可能對於香港的孩子,愈來愈陌生。
港孩日常生活 多由父母決定
香港的父母都是緊張大師,對於孩子的日常生活幾乎包辦所有話事權,事無大小,由細到大,甚至到大學升學,也是父母的決定。怪獸家長,又或直升機家長也好,心態上是為孩子好,惟恐不自小催谷,就會輸掉人生,但最終卻只落得成為虎媽虎爸,也苦了孩子。
美國學者Jim Taylor便曾撰文指,讓孩子自主決定重要,不止學習下決定的技巧,且作出好的決定後,也讓他們得到滿足感與成功感。
本港今年亦有調查訪問逾千名小四至中三學童的調查,有逾四成對父母擅自為其做決定感到反感。
父母望子成龍,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跑贏?在香港,面對教育競賽的氛圍下,父母愈來愈難當,如何教出快樂的孩子,或許確實是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