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常」養生法,簡單有效,常練壽自高
在中國古代皇帝中,乾隆壽高89歲。
乾隆根據自身的體會,總結了養生四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今天,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十常」養生法的操作。
「十常」:
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轉,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
壹 : 齒常叩——牙好,身體就好
每日叩齒是堅牙固齒的好方法,大醫孫思邈說:「清晨一盤粥,夜飯莫教足,撞動景陽鐘,叩齒三十六。」
叩齒,由來已久,簡便易行,隨時隨地可做,實踐證明效果良好。
叩齒方法
口唇輕閉,有節奏地叩擊上、下齒,先叩兩側大牙36次,再叩門牙36次,每日2~4遍。力度適當,略聞聲響即可。
貳 : 津常咽——「活」字即是千口水
口水就是唾液,這看似尋常的口腔分泌物,古代養生家們均非常重視,賦予它「瓊漿玉泉」「金津玉液」「華地之水」等甘霖美名。
唾液的取法
舌尖輕抵上齶,保持「兒」音,舌根下會湧出唾液;或者口腔閉合做吮吸狀,口腔內也會有唾液湧出,湧出的唾液要緩緩地分若干口嚥下。
唾液還可以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態,如果津液很快產生,較稠,略甜,則說明身體健康;如果津液很難產生,略帶苦味,則說明體內津液不足,或者有火。
參 : 耳常彈——健耳養腎又養心
在中醫看來,五臟在頭部各有一個通道與天地相溝通。
通過這五竅的狀態可以瞭解臟腑的功能情況,對外在孔竅的保養,也會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故彈、搓耳朵可以養腎。
彈耳朵的方法
雙手搓熱,以大魚際由後向前發力,有節奏地輕彈耳郭。
這種方法可以隨時操作,次數不限。
搓耳朵的方法
搓摩耳朵除了可加強臟腑的功能之外,還可預防聽力的減退及耳鳴。
雙手拇指及食指彎曲後,由上至下搓耳,至耳朵紅熱為宜。
搓耳時可冥想自己正在進行全身按摩,不知不覺中身體就會有溫熱的感覺。
鳴天鼓的方法
雙手掩耳,以食指壓在中指上,用食指滑彈後腦部,每次滑彈36下。
這種方法可以健腦、增強記憶力,並防治頭暈耳鳴。
鳴天鼓時,聲音洪亮說明腎氣充足,反之則表明腎氣虛弱。
肆 : 鼻常揉——照顧腸道、呼吸道
鼻子兩側是大腸經的止點和胃經的起點,大腸經終止於「迎香穴」,這個穴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鼻塞、不聞香臭可以點揉此穴,有暫時緩解的作用。大腸經在此相接於胃經,故刺激鼻旁對消化道也有益處。
揉鼻子的方法
用雙手食指指腹沿鼻翼由上至下揉搓至迎香穴,在迎香穴點揉3~5下,用力適中,以鼻翼發熱為宜。也可以用食指指腹上下往復輕輕推搓,以發熱為宜。
註:鼻塞嚴重、難受時,可以用食指指甲爪切鼻尖10~30秒,鼻塞可立即緩解,但這個方法治標不治本,徹底解決還需要請中醫師辨證診治為宜。
伍 : 睛常轉——轉眼緩解視疲勞
現代辦公離不開電腦,持續盯住電腦屏幕,極易出現眼睛乾澀、紅腫等視疲勞現象。
轉眼球的方法
正視前方,頭正直,目微閉,按圓形軌道轉眼球,速度要極慢,右、下、左、上,轉眼球的要領在於只動眼,不動頭。
順時針轉完25次後,再逆時針左、下、右、上旋轉25次。轉完之後,如果感到後頸發酸,可以按摩頸部的肌肉並點揉「風池穴」,酸痛感即會消失,而這時你會感覺眼部變得異常輕鬆。每天可以轉2~3次,堅持就會有效。
熱敷眼睛的方法
我的外祖父生前每天都要熱敷雙眼,80多歲時,老人家還照常讀書看報。
此法很簡單:迅速將雙手搓熱,越熱越好,眼睛微閉,以掌根部位敷在眼部,當手掌熱度消耗殆盡後取下,再重複做下一次。
每組做8次,每天可做2~3組,以晨起、睡前操作最佳。
陸 : 面常搓——動手留住姣好容顏
勤搓面可以促進臉部的血液循環,加速皮下細胞的新陳代謝,我們應該保持這個良好的習慣。
搓面的方法
雙手反覆快速搓熱,置於鼻子兩側,由下至上輕輕撫觸至額頭,再向下撫觸臉頰,手掌熱度下降後,再搓熱並重複上述動作。
搓面的力度要輕柔,以面部微發熱、紅潤為度。
顏面是臟腑的鏡子
顴骨、額頭、兩頰、上唇是足陽明胃經的領地,鼻子兩側、下唇是手陽明大腸經的領地。
陽明經差不多覆蓋了我們整個臉,胃腸功能不好,臉色就會不好看。
頭部的側面,包括耳朵、耳前區域是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的領地,多數人40多歲鬢角出現白髮,這就告訴你少陽之氣開始虛弱了。
柒 : 足常摩——人老先老腳
按照足部全息反射理論,足底分佈有五臟、六腑等重要臟器的反射區,通過對足底反射區的探查刺激,可以瞭解、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
通過保養腳部,既可以探查身體的隱患,又可以調理臟腑的功能。
擦「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每日泡腳後,以手掌外側的小魚際往復輕擦「湧泉穴」,每側5分鐘,以產生溫熱感為宜。
捏揉跟腱
跟腱兩側循行著腎經和膀胱經,此二經在跟腱部位有幾個堵塞點,每日泡腳後,可由下至上捏至腿肚跟腱隱沒處,捏揉時間為每側5分鐘,手法與清除心經「蝴蝶袖」類似,用拇、食指點住一處,捻揉3下,再依次向上。
初次捏揉要有心理準備,跟腱在下面(大鐘穴、崑崙穴)的起點處會很痛,上面較酸,堅持數日,酸痛感可消失,跟腱會變軟而有彈性。
捌 : 腹常旋——以通為補
腹部包含了中焦、下焦兩個部分,眾多器官包含在其中。
任脈、帶脈、衝脈、腎經、胃經、肝經、脾經等經絡在腹部經過。
保持腹部的氣血運行正常,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
摩腹的方法
單掌繞臍摩腹,上至心窩,下到恥骨,力量越輕越好,掌與肌膚似觸非觸的效果最佳,緩慢旋轉,順、逆時針各摩36 圈(平補平瀉)。
正常情況下,旋摩一會兒,腹部會微微有汗。初次摩腹後,可能會有腹瀉的情況,此為腸道垃圾排出的正常現象。
推腹的方法
雙手重疊,以大魚際微用力沿任脈(正中線)、胃經(正中線旁開3指寬)、脾經(正中線旁開6指寬)5條線,由上至下輕推,每條線推5遍。
初次推腹時,推的過程中如出現疼痛、包塊,說明有瘀滯,在疼痛、包塊處用食、中指點按,每日堅持疏理,慢慢地便可疏通。
玖 : 肢常伸——養筋骨,調元氣
上肢平舉拉伸
此法可舒緩肩背肌肉的緊張,促進上肢的經絡疏通。取正坐位或站立,雙臂平舉與肩平,再將平舉的雙手立起來,堅持5 秒,放下手臂,重複以上動作,1 次為1組,每日做3~5組。
辦公室人員可以在工作間隙活動頸部肌群,以預防頸椎疾患的發生;對於有頸部疾患的朋友亦可作為康復之用。
直腿抬高運動
直腿抬高是鍛煉股四頭肌的重要運動,常用於膝關節術後和因為下肢疾病導致股四頭肌(即大腿前方肌肉群)萎縮者的恢復。
動作要領:將大腿、小腿都完全伸直,下肢抬高至足跟離開床面約25厘米處(30°),在這個姿勢上保持5秒鐘,然後慢慢放下,如此為一個標準動作。
每次鍛煉至少要做這樣的動作20~50個,每天最少做4組這樣的練習動作。
拾 : 肛常提——盆腔內的自我按摩
提肛,古稱「撮谷道」,是傳統的養生之術。
「谷道」即肛門,古人將肛門稱之為「五穀殘渣之洩道」,而「撮」就是做肛門收縮上提之法。
「撮谷道」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不受時間、地點、環境的限制,或蹲,或站,或坐,或躺皆可。
具體方法是:緩緩吸氣的同時提肛,連同會陰一起上升(忍大便狀),停留10秒鐘,呼氣時輕輕放鬆,反覆操作5分鐘,以小腹部產生溫熱感為宜,每日3次。
「撮谷道」好似給盆腔做按摩,這種養生方法在使盆腔肌肉得到鍛煉的同時,可以防治痔瘡、肛裂、脫肛、便秘等。
此外,堅持「撮谷道」對於男性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陽痿、早洩,女性的盆腔炎、月經不調、白帶異常、性冷淡等生殖系統疾患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