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寒、脾腎陽虛…用好的張仲景這個良方,讓身體變得更輕鬆
對養生有所瞭解的人應該都知道,想要擁有一個相對健康的身體,避免受到寒邪侵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這寒邪卻非常「狡猾」,總是會乘人不備,悄悄潛入人體,進而在無形之中,耗損人體健康。
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若是已經受到了寒邪侵襲,究竟該怎麼應對呢?
其實,醫聖張仲景就有一個妙方,或能幫助我們巧妙化解寒邪,它就是理中丸。
理中丸是張仲景收錄在《傷寒論》中的一個經典方劑,屬於溫中祛寒劑的代表方葯,也可以作為湯劑服用,此方的組成很簡單,僅含四味中藥材,分別是人蔘、乾薑、炙甘草、白朮各三兩,具有溫中祛寒,補氣健脾的效果。
理中丸裡的「中」其實就是指我們的中焦脾胃,所以,理中丸也可以說是一個調理脾胃虛寒的方劑,但它的作用又不僅限於調理脾胃臟腑,在明代醫書《慎齋遺書》中,就有著「脾胃一傷,則五臟皆無生氣」的說法。
反之,若是脾胃健壯,那麼其他臟腑也就不會受到病邪的「侵襲」,這就叫做「居中而統四方」。
那麼,理中丸的「妙用」還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不妨一起瞭解一下。
1.口水很多
在《黃帝內經》裡就曾說過:「澄澈清冷,皆屬於寒」,也就是說,人體流出來的水液若較為清冷,那麼就說明體內有寒。
古時候,人們會將流出的口水稱為「涎」,而「涎為脾之液」,若流有清冷的涎水,那麼便是脾胃虛寒的重要體現。
而張仲景的理中丸,就具有溫中祛寒的效果,其中的乾薑是大辛大熱的藥材,可以溫脾暖胃,助陽祛寒,同時,白朮也具有甘溫藥性,既能夠健利脾胃,也能夠燥濕運脾,有助於體內陽氣的生成和水濕的運化,進而緩解病症。
2.手腳冰冷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幾乎一年四季都手腳冰涼,而對於這種癥狀,其實也可以用張仲景的理中丸來改善。
但對於這類病症,往往要注意做好辨別,有些人僅僅是在冬季會手腳冰冷,但夏季時,卻能保持手腳心溫熱,那麼這就很有可能是血虛所致,此時,建議用玉靈膏來調理;此外,還有一些人手腳雖然冰冷,但心口發熱,還很容易不安,這則大多與氣鬱息息相關,可以用張仲景的另一個方劑——四逆湯來加以改善。
3.流清水鼻涕
寒邪入侵體內後,要麼會使人汗液不出、鼻子不通暢,要麼則會讓人一直流鼻涕,難以制止,而對於後者,往往也能用理中丸來進行治療。
中醫認為,「涕為肺之液」,當我們體內有寒邪時,肺部津液就會因寒邪而慢慢變成清稀的痰液,此時,鼻子就成為了最佳的「排邪通道」,而理中湯則可以讓臟腑溫暖起來,熱氣從上往下蒸騰後,鼻涕自然就收住了,病症也能得到很好地緩解。
4.腹瀉
一旦攝入寒涼食物,就會開始拉肚子,大便也如水一般,甚至還可見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這種現象其實就是中醫常說的「完谷不化」,很多人都認為腹瀉的根源在於脾胃,但實際上,這與我們的腎臟也存在一定關聯。
中醫裡有一個常見的腹瀉病症,叫做「五更瀉」,即患者往往在凌晨出現明顯的腹瀉癥狀,但在白天,又與常人一樣,根本沒有異常,而這其實就是因脾腎陽虛所引起的病症,此時,可以在理中丸的基礎上,增添具有補助命門之火效果的附子,以此來溫陽祛寒、補氣健脾,進而治療腹瀉。
當然,理中丸的臨床妙用還有很多,比如,在針對冠心病進行治療時,也能發揮一定的改善作用,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裡,還將理中湯稱為「人蔘湯」,相比於丸劑,湯劑的作用往往更強,藥效也更迅速,可以很好地緩解一遇到寒冷就出現的胸部悶痛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