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 4 個癥狀,請立刻停下來休息,不開玩笑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動腦就累,沒躺倒就睡,要幹活就廢。分明在鞭策自己咬牙堅持和努力拚搏,但就是動不起來。

這種做什麼都覺得很累的狀況,可能並非你意志薄弱,也不是生性懶惰,而是能量條早已觸底,「隱性疲勞」正在悄然堆積。

「疲勞」是身體「缺電」了

「疲勞」與「疲勞感」是兩個概念。疲勞是實際中的損耗,疲勞感則是大腦感知並傳達到意識層面上的信號。

人體的運轉就好比充能電池,24小時都處在「充能」和「耗能」的動態平衡中。

疲勞就相當於用掉的電量,用得越多,就越疲勞。

疲勞感則是提醒你電量多少的錶盤,電量越多,疲勞感越弱;電量越少,疲勞感越強。

當電量跌入臨界點,數值顯示由綠轉紅時,身體就會向大腦發出警告,提醒該進入「省電模式」並及時充能。

「隱性疲勞」的恐怖之處:不知道自己累了

在正常情況下,疲勞感確實能夠作為我們身體狀態的一個較為準確的指標,反映出疲勞的程度。

然而,疲勞感與疼痛感類似,它是一種融合了生理、心理、文化等多維度因素的主觀體驗,因而它並不總是準確無誤的,反而常常會出錯。

一個人對疼痛的感知力和忍耐度具有適應性和可塑性。

當個體反覆暴露在某種疼痛刺激下時,他們的神經系統會逐漸適應這種刺激,會變得越來越不怕疼,越來越能忍受痛,以至於對疼痛的感知力變得不敏感。

類似地,當一個人長時間處於「高消耗、低補充」,電量從未滿格,數值常常赤紅的狀態時,就會忘記了「不疲勞」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你以為自己血條已經加滿,卻沒意識到100%只是虛標,實際電量只有70%;你以為自己加個班耗掉的是5格電,只要睡一覺就能補回來,實際上電量快消耗殆盡,電池也嚴重損耗,需要一個長假來休養生息。

疲勞感的閾值就在生活中的點點忍耐和忽視中漸漲,導致即使疲勞已經累積到了快要人命的程度,也仍舊無知無覺。

在當今社會,對高效、自律和完美的追求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價值觀念。

這種觀念催生了一個奇特而又常見的現象:人人都在喊累,卻人人都不知疲憊。

人們被「隱性疲勞」的怪圈所困,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深陷其中。

沒日沒夜加班,咖啡奶茶猛灌,本來接受到身體發來「電量低」信號的大腦,因為咖啡因、尼古丁和高糖高脂的衝擊,多巴胺快速分泌,暫時提高了大腦的興奮度,攔截了大腦對疲勞信號的加工和傳達。

這種狀態下,人們會誤以為自己滿血復活,精力充沛。

殊不知,電量依舊觸底,疲憊仍未消除。

這種短暫的興奮只是掩蓋了身體的疲勞警告,讓大腦對疲勞變得遲鈍,甚至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以為是滿電滿血,把身體置於「低能量、高運轉」的極限狀態下,不僅加劇疲勞累積,更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與疼痛感保護我們免受傷害一樣,疲勞感也是為了保護我們避免過度勞累。無痛症患者因為無法感知疼痛而時刻面臨受傷的風險;同樣地,對疲勞鈍感的人們,也是在將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置於崩潰的邊緣。

怎樣判斷自己有沒有「隱性疲勞」?

當身體處於隱性疲勞狀態時,它同樣會發出預警信號。

因此,瞭解並識別「隱性疲勞」的預警信號,我們才能及時採取措施,防止身體陷入崩潰的邊緣.

1.經常腦霧,難以專註

當我們感到大腦反應遲緩、思考卡頓、記憶掉線、注意脫軌,好彷彿大腦籠罩在一片朦朧的霧中,就像進了水又像抹了糊一般,這時我們其實可能已經陷入了「腦霧」狀態。

腦霧和隱性疲勞之間可能存在著密切的聯繫。

它們可能互為表現,即腦霧可能是隱性疲勞的一種外在體現;同時,它們也可能互為誘因,即隱性疲勞的狀態可能加劇腦霧的癥狀。

2.煩躁不安,容易厭煩

「煩躁不安」是隱性疲勞的一種典型表現。

當身體處於疲勞狀態時,人們可能會感到心煩意亂,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因為小事而生氣或不安。

這種情緒狀態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使人難以保持平靜和專註。

同時,「容易厭煩」也是隱性疲勞的一個常見癥狀。

由於大腦功能受到疲勞的影響,人們可能會變得容易對事物失去耐心和興趣,即使是平時喜歡的事情也可能變得無趣和令人厭煩。

這種情緒狀態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疲勞感,形成惡性循環。

3.中途入睡,半夜起床

當你發現自己在進行一些日常活動時,如看電視、坐地鐵等,會不自覺地入睡,甚至在醒來後發現已經多坐了一站或多看了幾集節目,這很可能表示你的身體已經過度疲勞。

這種「中途入睡」的現象,在腦科學中得到了證實,是大腦在疲勞達到一定程度時,為了強制休息而採取的一種保護措施。

因此,與其說是睡著,不如說是昏厥。

這種現象尤其需要注意,因為它可能意味著你的睡眠質量也在下降,而睡眠質量的下降又會進一步加劇疲勞感,形成惡性循環。

累到極致反而睡不著,疲勞到極致往往睡不好。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在半夜醒來,並且不是因為需要上廁所或其他生理原因,那麼這也可能是隱性疲勞的一個信號。

這種情況通常與睡眠障礙有關,可能是由自主神經積累的疲勞導致的睡眠週期紊亂。

4.口臭體臭,皰疹長痘

當身體陷入隱性疲勞狀態時,代謝水平可能會顯著降低,這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比如唾液分泌量降低,口腔內的細菌在口腔內迅速繁殖,進而分解口腔內的食物殘渣,產生具有臭味的氣體,從而引發口臭。

此外,代謝水平的降低還導致營養物質的代謝不完全。

這些未被完全代謝的營養物質在體內積累,形成包括乳酸、尿素、氨等在內的具有臭味的代謝廢物。

這些廢物可能通過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與皮膚上的細菌相互作用,產生令人不悅的體臭。

關鍵的是,隨著身體狀態持續下滑,免疫也將顯著降低,炎症就會活躍崛起來。

這常常伴隨著痘痘、粉刺等皮膚問題的出現。

更為嚴重的是,體內寄生的皰疹病毒可能會因此變得活躍,從而在口唇、腋下等部位形成水皰,這無疑是隱性疲勞的又一顯著且不容忽視的預警信號。

什麼是應對「隱性疲勞」良藥?

感覺「累了」是正常的,不知道「累了」卻很要命!「隱性疲勞」的根源在於「耗能」過度與「充能」不足的長期失衡,以至於大腦對「疲勞」失去敏感,對「不疲勞」喪失感知。

要打破「隱性疲勞」的束縛,我們需要找到方法,在高強度的「耗能」下實現高效地「充能」,或者通過降低「耗能」以確保「充能」能夠及時跟上。

1.睡眠是最好的充能方式

眾所周知,優質睡眠是高效充能、恢復元氣的黃金法則,甚至有科學家堅信,它是疲勞恢復的不二法門。說一千道一萬,確保擁有優質的睡眠無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2.降低耗能:人生需要「鬆弛感」

在無法保證高效「充能」的情況下,盡量降低「耗能」變得尤為關鍵。在長時間的工作或學習後,身體和大腦的能量利用會變得低效,就像空轉的輪胎,沒有向前挪一步,卻耗能又損傷自己。

因此,適當的放鬆,在高度集中注意力後「摸魚」,在長時間工作之後「偷懶」,保持工作和生活的鬆弛感,則能減緩疲勞累積的速度。

這種「摸魚」和「偷懶」並不是指逃避工作或責任,而是給身體和大腦一個短暫的休息時間,讓它們從緊張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恢復活力。

需要注意的是,這裏說的「摸魚」,不是抽空打遊戲、刷視頻。

實際上,全神貫注地沉溺遊戲、興緻盎然地猛刷視頻只會讓你的疲憊累積,雪上加霜。因為,只要有信息輸入,大腦就沒法停工。

因此,真正有效的「摸魚」,是做一些低信息輸入、低精力消耗的事情,比如站一站活動活動筋骨,走一走離開屏幕的方寸世界,看一看窗外的藍天綠草,擼一擼可愛的小貓小狗,抱一抱親密無間的孩子愛人。而「偷懶」,則是在你感到「厭煩」的時候,及時轉移目標,適時轉換心情。

從這個角度想一想,「摸魚」和「偷懶」何嘗不是一種對健康生活的投入和自律,是為了下一波奮鬥而努力!說到底,遠離「隱性疲勞」,就是要放下緊迫感,保有鬆弛感。

參考文獻

[1]Fight Fatigue with Your Fork| Psychology Today

[2]Dimensions of Fatigue| Psychology Today

[3]瑪麗·伯吉斯&特魯迪·查爾德.疲勞自救手冊:用認知行為療法找回元氣滿滿的自己.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2021.

[4]梢本修身.隱性疲勞:即使休息也無法消除疲憊感的真面目.上海:東方出版社.2020.

[5]K. M. Smirnov.「[Latent fatigue]..」 Gigiena truda i professional』nye zabolevaniia(1989).28-31.

[6]Sleep: Facing Up To Fatigue| Psychology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