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真的跟疾病有關,容易出汗的人,要排查一下這4種病
正常人一天會流多少汗?
據統計,成年人24小時內的汗液大概有1.5瓶礦泉水的量,也就是600~700毫升左右。
如果是夏季、運動員等特殊情況,那麼出汗量更多。據權威文獻報道,有些人甚至有1天1-3升之間。
一、出汗多,就是身體在排毒?
出汗意味著排毒嗎?
實際上,汗液中水就佔了99%,剩下的1%是氯化鈉、鉀、鹽、尿素等。
這1%雖然也算代謝物或毒素,但也就1%而已,在汗液中的含量極少,所以出汗的排毒效果非常有限。
因此很多人試圖通過多出汗的方式來達到將自己體內的毒素排出去的目的,這種做法其實沒必要。
出汗沒有排毒的作用,而且人體也沒有那麼多毒要排。
值得特別注意的還有,」出汗排毒」的方法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干擾,這包括了脫水、皮膚感染以及皮炎等不良後果。
既然流汗跟排毒無關。那麼流汗有什麼作用,一個人流汗多對身體好,還是流汗少對身體好?
人出汗其實是一種生理現象。
每個人出汗多或少,主要取決於汗腺數量、新陳代謝強弱以及飲水量等。
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出汗多或少來判斷身體好壞,因為平時不管出汗多或少,只要沒有伴隨其他不適癥狀,都是正常的。
二、出汗不一定是因為熱,警惕4種病
流汗的多少跟身體健康無關,但有些疾病卻會讓身體出現異常流汗的情況。
來自武漢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閔潔提醒,如果在生活中發現自己比別人更容易出汗,應當排查是否有以下疾病:
1.糖尿病
汗腺受神經系統支配。像糖尿病在低血糖時,交感神經異常興奮會引起汗量增加,通常還伴有心慌手抖、飢餓頭暈甚至意識模糊、昏迷等情況。
而在高血糖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會刺激交感神經異常興奮,也會促進汗腺分泌,導致患者大汗淋漓。
2.甲亢
甲亢的主要特徵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
甲狀腺激素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有顯著影響,當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時,身體的代謝活動會加快,導致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多,為了維持體溫平衡,人體會通過出汗來散熱。
因此甲亢患者的出汗量會異於常人。
3.心血管疾病
出汗增多要小心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比如突然大汗淋漓,或坐著沒有動也出很多汗,同時伴有胸悶胸痛、心前區不適等表現。
特別是冠心病急性發作前,患者的手心腳心、後背、脖子和頭皮都會大量出汗,要儘快就醫治療,降低猝死風險。
4.更年期綜合征
40-50歲婦女進入更年期後常常有潮熱多汗的表現,同時還伴有頭暈心悸、焦慮煩躁、失眠健忘、骨質疏鬆等問題。
三、延伸:這5個影響壽命的「壞習慣」,一個都沒佔,恭喜你!
不單是出汗,身體的很多異樣其實都是疾病預警。然而我國的很多老人都沒有主動就醫檢查的習慣,往往要等到病情一發不可收拾才會就醫,而此刻一般都太遲了。
事實上,不愛就醫這個壞習慣對我國很多老人的壽命都造成了不利影響。除此之外,還有這5個常見的壞習慣,也導致老人難以長壽。
缺乏運動:
老人運動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身體代謝減慢,進而影響膽固醇等物質的代謝。
這些物質因而不斷在體內堆積,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風險。
所以我們鼓勵老人根據身體情況適度運動,微微出汗為宜,幫助清除血管垃圾,增強血管彈性,讓血管保持健康。
而且運動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與免疫力,改善老人身體各系統調節能力。
蹺二郎腿:
蹺二郎腿之所以不好,是因為時間一久就容易腰肌勞損或造成脊柱側彎。而且蹺二郎腿時也容易影響下肢靜脈血迴流,會加重靜脈曲張的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引發靜脈血栓。
喝水少:
由於老人身體機能的逐漸下降,對水分的需求和調節能力可能與年輕人有所不同。
水分不足可能會導致血液變得更加粘稠,影響血液循環,增加心臟負擔,也可能使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疲勞和頭暈。
此外,水分不足還可能影響腎臟功能,不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會加速大腦衰老,也會讓皮膚失去彈性,損傷皮膚屏障,加快皮膚水分流失,或加重濕疹等皮膚問題。
特別是老人長期缺乏睡眠,大腦會超負荷而增加阿爾茲海默病風險。
愁眉苦臉:
愁眉苦臉會讓皮膚缺乏營養,導致皮膚乾燥或長皺紋,加速衰老。
並且這種負面情緒也會讓身體免疫監視作用減弱,導致內分泌失調,也讓癌症發生率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