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夫妻還是情侶,關係再好,也不能伸手要這3樣東西

亦舒在《開到荼蘼》中寫道:

「即使結為夫妻,也不等於我屬於他,他屬於我,骨血相連。他還是有他的自由,而我也應當保留自我,互不侵犯,互相尊重。」

在親密關係中,既不能愛得太滿,給予太多,更不能以愛之名,索取太多。

當你一味手心向上等待贈予,不僅會讓關係變了味,還會讓自己處於下風,失去了那份珍貴的自尊與自立。

1. 別伸手要無止盡的浪漫

文學巨著《包法利夫人》中,艾瑪,一位渴望激情與浪漫的女性,嫁給了醫生夏爾。

夏爾雖然為人單調無趣,但對艾瑪很好,甘願辛勤工作,以換取她的笑容。

夏爾認為:「世界再大,也大不過艾瑪的一條絲綢襯裙。」

然而,艾瑪的心卻如同未馴的馬,想要更多的繁華、刺激和浪漫。

她頻繁涉足各種舞會,周旋於各式男人之間,試圖通過婚外情尋求這一切。

即便知道對方是渣男,她仍飛蛾撲火般投身其中,甚至不惜舉債纍纍,只為製造那些轉瞬即逝的浪漫。

艾瑪把浪漫視為她生活的唯一救贖。

遺憾的是,她一直期盼找到一個對的人,可這樣的幾率幾乎為零。

在享受了外界的浮華與刺激後,她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更深的空虛與寂寞。

最終,因為大量的外債無法償還,她選擇了自盡,同時也辜負了那個最愛她的夏爾。

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

有人以伴侶能否讀懂自己的內心作為衡量愛的標準,什麼都不說,卻偏偏要對方猜。

有人將伴侶的愛意等同於節日的驚喜,認為對方必須挖空心思,給自己製造浪漫。

有人認為有愛飲水飽,卻忽略了現實的考量,直到面對婚後的瑣碎與挑戰,方覺措手不及,悔之晚矣。

這些,都是過度追求浪漫主義的具象化。

林清玄在《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中寫道:

「平凡者,就是平順、安常、知足,平凡人的一生就是平安知足的一生。」

不切實際的浪漫,猶如鏡中月、霧中花,不過是水中浮萍、海市蜃樓罷了。

不妨理性看待浪漫,將其視為生活的調味劑而非主食。

讓愛情植根於現實土壤,在平凡的日子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2. 別伸手要太多情緒價值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熱帖:

發帖者身處一個充滿視覺對比的辦公環境,她的兩位女同事又瘦又高,大長腿、A4腰,令人羨慕不已。

而發帖者本人,身高160厘米,體重120斤,雖然處於健康範圍,卻在這樣的環境下不由產生了自我懷疑,認為自己「過於肥胖」。

公司聚會上,辦公室的男同事也借題發揮,戲稱她為「胖妹」。

面對這樣的調侃,她雖內心憤怒,卻不敢當場發作,而是將滿腔的情緒帶回了家裡,期待從伴侶那裡得到慰藉與理解。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她的伴侶卻建議她直接辭職。

因為她在公司工作了兩年,卻每月向自己傳達十多次負能量,基本都是跟體型相關的事情。

發帖者既失望又痛苦,憤怒地把這段經歷發佈到網上。

沒想到,不少網友卻紛紛表示她的伴侶已經仁至義盡。

每個人的情緒容量都是有限的。

長達兩年的情緒傾瀉,無疑是對這段關係的巨大考驗。

任何情感的彈簧,長期緊繃之下也難逃疲態。

網友認為,題主的伴侶已處於情感的邊緣。

面對職場或生活中的不如意,可以直接懟回去,樹立個人邊界,也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不往心裡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要為自己的情緒和人生負責。

當情緒低谷襲來,不妨嘗試一些自我療愈的方式:

去花店挑選一束鮮花、哼唱一首心愛的歌曲、觀看一部喜劇電影、打掃自己的房間,亦或是走進熱鬧的市場,感受那份真實的人間煙火……

正如威廉·福克納所說:

「緊張時放鬆自己,艱難時善待自己,煩惱時安慰自己,開心時祝福自己,成功時犒勞自己。」

3. 別伸手要絕對的支配權

熱播劇《玫瑰的故事》中,方協文婚後對黃亦玫的過度控制,讓無數觀眾深感窒息。

他擅自替黃亦玫辭去工作,不讓她去北京,不讓她穿漂亮裙子面試,不讓她做美甲、買花,還在黃亦玫手機上安裝了定位軟件……

然而,這種極致的掌控欲,反而加速了黃亦玫的離開。

無獨有偶,有位網友曾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妻子對他無孔不入的監控與限制。

她不僅禁止他與任何女性(包括工作夥伴)進行微信交流,稍有越界便大動干戈;還設定了嚴格的歸家時間,若半小時不回消息就會疑神疑鬼,勢必打視頻電話確認。

某次,公司組織團建,這位網友提前和老婆打過招呼,表示可能會晚點回家。

然而,在公司聚會上,因為網友的手機沒電了,妻子打不通電話,便直接打到網友領導那,要求「趕緊放人」,讓領導十分不悅。

心理學家曾奇峰指出:

「懸崖的邊界很清楚,所以我們不會靠得太近;但深水區與淺水區的分界比較模糊,所以經常會淹死人。」

強求而來的支配權,或許能塑造一個表面「和諧」的關係,實則模糊了雙方應有的界限,剝奪了伴侶的個人空間和權利。

在親密關係中,有些人總是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他們誤以為:

「如果你愛我,你就必須聽我的,否則就是不夠愛。」

殊不知,這種扭曲的愛,不但不能促進關係的成長,反而讓伴侶過得如坐牢般壓抑與痛苦。

網絡上流傳的那句「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雖略顯戲謔,卻道出了人際相處的真諦。

真正的愛,不是讓伴侶順從犧牲,更不是讓伴侶失去自我,而是兩個人互相尊重的並肩而行。

少用「你應當如何」來要求伴侶,多用「我應當如何」來提升自己。

放下控制欲,不要劫持別人的人生,讓花成花,讓樹成樹。

寫在最後

愛情中,那些看似無需成本得到的東西,實則讓人付出了最為沉重的代價。

不要無度地索求浪漫,懷抱不切實際的幻想;

不要過度追求情緒上的滿足,只顧自我傾瀉;

不要建立不平等的關係,高高在上,咄咄逼人。

兩性相處中,懂分寸,知進退,親疏有間,甜而不膩,關係才能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