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

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培育子女關心別人,投入社會呢?我們特別訪問了幾位家長,請他們分享心得。林何述群女士是一位師母,有一位17歲的兒子。黃張淑婷女士是一位公務員,有一位機伶乖巧的8歲女兒。羅光榮先生從事保險業,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18歲,幼子9歲。

始於榜樣~林何述群

我的兒子今年17歲,他喜歡輔導人,常會將他的「個案」拿回家跟我討論,問我這樣回答是否恰當。他的個案,其實就是學校的同學。我很驚訝他這樣做,後來他說:「因為我看見你們這樣做,我就這樣做。」原來父母給子女的榜樣是這麼重要的。在教會,我與外子特別關顧弱勢社群,想不到影響了兒子。在學校,他每週有一至兩天,約一些不受歡迎的同學一起吃午飯,他認為那些受歡迎的同學,身邊總是圍著一群人,所以不必再為他們錦上添花;但那些「不受歡迎」的同學,常是孤單隻影,需要有人關心他們。我與外子經常幫忙新移民的工作,有時父子檔,有時母子檔,父母傳訊息,兒子表演魔術。我知道他的同學也會表演魔術,卻是收費的,但兒子卻是為了服務社會和傳福音,義務表演。所以,我發覺要培育子女對別人的愛心和關懷,始於父母的榜樣。

生活體會~黃張淑婷

我與先生教導女兒自小便與人分享。例如大家一起吃東西,會更開心;與人分享玩具,會玩得更快樂。起初她不懂,後來她學會了。我發覺她較容易於與年齡小的朋友分享;若同齡就要看當時情況,大家都玩得開心時,她會樂意與人分享。至於大人,則要提醒她才會做。她不喜歡婆婆的囉唆,有時婆婆說些負面的話,令她不開心,她便不理睬婆婆。我問她:「如果妳跟別人說話,他不理睬妳,妳覺得怎樣呢?」她說不高興。我告訴她:「你不理睬婆婆,她也不高興。」於是,她就會跟婆婆說話了。

有一次,我與她在廚房煮食,她滿頭大汗,嚷著說很熱很熱。我隨即告訴她:「姐姐(菲傭)天天煮飯給我們吃,她也很熱,很辛苦。」她明白了,那次我們到迪士尼樂園玩,她買了一個玩具給姐組,說她煮飯很辛苦。

由於我要上班,每天見女兒的時間不多,所以都是用言語教她如何與人分享,她年紀小時,需要父母的提醒,她便如鸚鵡般照著父母的話去做。及後漸漸長大,現在8歲了,我發覺她經歷過了,對別人的關心也多些和主動些。對於年幼的小朋友,她較能主動關心和分享,可能她經歷過年幼無知無助的階段。啟發她的同理心也能幫助她與人分享,主動的關心人。她很樂意與我分享食物,可能我與她的關係較親密。

以身作則~羅光榮

我認為培育子女除了有關愛之心,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以身作則,並且持之以恆。更需要的,是讓兒子在神的話語中建立生命,我從五方面培育兒子:

長者:我們經常與兒子探望爺爺、奶奶、公公、婆婆。讓他與家人建立關係,我們會帶備禮物,例如水果,又給他們金錢,讓兒子明白供養父母,孝敬父母之道。最近,岳父病了,我多次帶同兩個兒子往醫院探病。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二十12)

哥哥:大兒子今年中七考公開試,很是緊張,睡不著,我們父子三人在房間禱告,輪流彼此代禱,讓兒子們學習依靠神,彼此關心和互相支持。
「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太十八19)

同學:幼子有兩個同學是我們的鄰居,當我開車送兒子上學時,我順道接他們一起上學,又買了水果,讓他們在車上共享。起初,兒子不大高興,漸漸也習慣了,學會與人分享。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箴言十一25)

街坊:我的公司與家居很接近,所以我們與街坊很稔熟,附近有一小公園,我喜歡約同鄰居的小孩,與幼子一起玩跳飛機、捉迷藏等,讓他學習社交合群,與朋友一起開心的成長。有一次,一個小朋友跌傷,流血,兒子是童軍,學過急救,他馬上回公司取藥,為小朋友止血,療傷。
「相近的鄰舍,強始遠方的弟兄。」(箴二十七10)

社團:我讓兒子看見社會及世界上有許多人需要我們關心和支持,我們捐助不同的團體,例如宣明會、奧比斯、房角石等。又助養了非洲的兒童,當收到他們的信和相片,我會與兒子一起細閱。
「賙濟貧窮的,不致缺乏;佯為不見的,必多受咒詛。」(箴二十八2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