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兒子前年在香港結婚時,有些台灣的親友無法來參加婚禮,一致要求我們帶新娘和新郎回台北請客。

那次餐聚時,有些校園團契的同工分享新郎小時候令他們印象最深的事情。其中一位說﹕當他們還在讀大學時,經常來我們家查經、禱告或開會。當時新郎只有一兩歲,會為客人送上拖鞋,也會站在樓梯口送客,還會說﹕「再見,bye bye,小心走,不要跌倒。」小兒子後來也會跟著哥哥如此說。這些當時在團契的大學生,有好些已成為今天教會的長執,其中也至少超過十位後來獻身成為全職的傳道人。我們家的兩個兒子也耳濡目染,願意回應主的愛和呼召,一生成為事奉神的人。

我深信,培育子女的愛心(愛己、愛人和愛主的心)是要從小建立的。天父將孩子暫托給父母,在子女還小時,父母應當以什麼心態來養育建立他們呢?當二十年後,子女長大了,天父會給我們這管家甚麼評價呢?

聖經說:「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箴二十九17)

因此,不要輕看管教啊!孩子如果有各樣壞毛病或是遠離神,父母不可能一點責任都沒有。戴德生的母親為兒子的靈性在神面前禁食祈禱。「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餓發昏,你要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哀2:19下)

父母有責任在孩子還小時悉心培育他們,不要把孩子交給傭人,尤其是子女的靈性教育。最有說服力的就是父母言行一致的榜樣,當「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孩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19:18)

有一年夏天,我特意安排了兩個星期陪著年近八十歲的婆婆去旅遊。我請正在國外讀大學的小兒子預留暑假這段時間,幫助我開車接送。行程中,我曾略帶歉意地對他說:「我和爸爸想要孝順祖母,卻勞煩了你。」怎知他卻回答:「喔!沒有關係,你們孝順祖母,我孝順你們啊!」他這番如此貼心的話,真讓我心中感覺無比的溫馨。

二十年前,我們舉家搬來香港時,大兒子就讀小學五年級,小兒子是讀小學三年級。他們之前從來沒有正式學過英文,小兒子追憶那時的處境﹕「說到求學階段中,最折騰我的可算是學英文了。初來香港入學時,即使已降了一級,卻不認得半個英文字。第一次英文考試讓我吃盡苦頭,雖然還能策略性地從是非題和選擇題中得到幾分,但仍被實力的差距所擊倒,試卷中的填充題和問答題,真使我束手無策,結果當然是不及格,還被罰把答錯的題目各抄三次……若不是家人的支持和不斷的安慰、鼓勵及代禱,可能我早已放棄繼續學英文了。」類似他的這些經歷,讓他和哥哥學會體諒別人,更打下了關愛別人的基礎。

小兒子大學一年級的暑假返港,曾為一位回港述職宣教士的兒子補習數學。他每次都是先陪學生打球,然後才補習數學,後來他們成了好朋友。最近接到這個少年人的電郵,說他在加拿大全國的數學能力競賽中得到優良的成績,要向小兒子表達謝意。

大兒子也經歷過適應新環境的滋味,因此,後來考上香港大學時,曾和幾位弟兄姊妹一起去探望和關心住在木屋區的孩子,還為新移民孩子們編了一份小刊物《Tomorrow》,目的是幫助新移民孩子認識香港,適應香港的文化和生活。有時孩子們經過逆境,如果得到適當的安慰、鼓勵和提醒,不但可以讓逆境成為一個塑造自己的機會,同時也會在以後成為別人的祝福。

小兒子上大學時,有機會參加學校的「大哥哥」計劃,去附近的小學照顧一個單親又有讀寫障礙的小男孩。經過七年的時間,不但帶領這個過動的孩子決志信主,更與他的家人建立起很好的關係。去年暑假,他還帶著這位高中畢業生一同來參與配搭「兒童福音夏令營」的工作。

小兒子大學畢業後一面讀教育研究所,一面在中學教書。有一天,我們收到他的一封電郵,附上一幅他的光頭照片,下面有一行字﹕「爸媽,我班上有一位學生,因為癌症作化療而掉光了頭髮,很辛苦。於是我也剃了個光頭支持他,您們不介意吧!」我馬上回電郵給他:「兒子!你做得很有意義,爸媽以你為榮。」

我們認識的一對夫婦養育了三個孩子,在孩子上中小學階段的一個聖誕夜,當別人到處去玩,或是組隊到大街小巷去報佳音時,他們帶領三個孩子去老人院,和沒有親人的孤單長者共度平安夜。他們全家在老人身邊唱著聖誕詩歌,不單溫暖了老年人的心,我相信孩子們看見父母愛主愛人的美好榜樣,必將成為他們日後生活行事為人的指標,他們與父母的關係也必日漸深厚。

合主心意的父母不單常讀聖經給子女聽,教導子女,也可以推介好書給子女閱讀,更必定行主道給孩子看,讓孩子有可以學效的榜樣。

(作者為香港關懷社拓展主任,丈夫李正榮牧師為方舟機構總幹事、香港國際華人宣教協會董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