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與你
主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參路十八)。當每個小孩就近耶穌,祂便一個一個地為他們祝福。多麼親切、溫馨、引人入勝的圖畫。慈愛的主樂意親近孩童,與他們看齊,重視他們,表達關愛,令他們歡喜快樂。主耶穌深知門徒們不高興時,更藉此教導門徒,要回復小孩的樣式,在天國裡的正是這樣的小朋友呢!
這令我想起一則往事:昔日的一位熟悉中國文化的學者、西教士、神學院院長艾德理牧師,有一次趕往授課途中,路旁忽然跳出一個小孩開心地叫:「艾牧師!」這位慈祥的牧者隨即放下手中書本,六呎多高的身段蹲下來,與小孩臉對臉、眼對眼,親切溫柔地回答:「您好,小朋友!」帶著笑容用手摸他的頭。那個小男孩開心地跑跑跳跳轉身離去。這個不起眼的片段,鮮為人知。但那一刻正是主耶穌祝福小孩的再版,此情此景觸動人心,最令人難忘、感恩、歡欣。
某個週末,教會同工匆匆忙忙完成手頭工作,回家路上不慎遺失了手提電話。當驚覺時,手機已不知下落了。電話內滿載信徒重要資料和記錄,正當心中惆悵、六神無主、不知所措時,小女兒看見母親驚惶的樣子,向她說:「媽媽,我們倒不如向神祈禱,主耶穌會幫妳找回來的!」失魂落魄的媽媽立時醒悟過來,是的,小女兒所言甚是!於是母女倆人跪著求告,把事情交托並仰望神。
不久,令人詫異的事發生了,一位正直的有心人,兜兜轉轉地把拾到的電話送回來。神真奇妙,祂會透過兒童來提點、啟發成人父母;換句話說,到頭來,原來也是小孩子帶給成人祝福呢!從上述的故事中,讓我們做父母的也獲取靈感、啟迪。
就近小孩,不要拒絕他們
讓小孩到我們身旁,不要拒絕他們的請求。不少心理學家(例如艾力遜 E. Erickson)提出,孩童成長過程中,最重要是得到關愛,特別父母親的愛護、疼惜。在愛中,他們才擁有安全感,學會信任別人,體會到這世界不是冷酷無情,可強化個人成長的動力。小孩若缺乏父母和家庭的愛,這未被滿足的渴求,會一生隨著他。沒有愛,成長的孩童傾向暴力、野蠻、不懂合群,像檸檬或榴槤既酸苦又多刺。一個沒父母呵護、照料的嬰孩,是養不大的,像缺乏養份的幼苗,容易枯萎凋謝。在輔導中有「擁抱治療法」(Hug Therapy),相信對兒童尤為重要。透過身體的語言,給對方來一個親切實感的熊抱,既溫暖體貼,又感到被接納、認同和關懷。不少恐懼、不安、擔憂、孤單、疑惑、失望都會一掃而空。
主耶穌讓小孩到祂身旁,可以想像祂必定把他們擁入懷中,親吻他們,撫摸他們,輕拂並整理他們的頭髮,再為他們祝福。每一個動作都是柔和細緻。那雙手,有力地抱起他們,掌心傳達關切熱情,帶來滿足和愉快。祂的胸膀是寬闊而溫暖,滿有安全和保護感,令人享受安樂和寧靜。這是愛的流露、愛的言語和行動表達。對兒童的成長起了無限的助力。每當小孩來到我們面前,帶著渴望的眼神,讓我們不吝嗇地送上一個真摯的擁抱,把他們放入懷中。不論男生或女生,他們渴求親密的關係和回應,同樣是真實和堅定的。
讓我們擁有小孩的純真
現代的兒童或許早已在電視、影音傳媒中喪失了純真。很難找到像少年撒母耳那樣清心、純樸,可以直接聆聽神的聲音。成人何嘗不也在忙亂中、重擔下、過往經歷及各式規範內,變得老練、世故,常有保留,不輕易信任別人。種種的應該這樣、必然那樣,屬靈事情也如此多疑多慮。老練世故的父母,製造了老練世故的兒童。今天,追尋純真,回復赤子之情,讓內裡的小孩(inner child)活過來,多麼有意思!像孩童的真純、表裡一致、謙遜,是通體透明的生命質素。純樸、簡單就是美。同樣,生活的滿足,不在乎家道物質的豐富。待人的以誠以真,能帶給別人一股清泉,洋溢歡愉。
常言教養孩童最重要是言教身教,背後仍是價值觀的判斷。俗世父母跟凡事尊主為大的父母,價值取向顯然不同。也許,容讓孩童的真摯真純,再一次提醒父母,在功利、物欲、營營役役、遺忘神的生活中,是一股清泉。
我們不可低估神仍能透過孩童對我們說話。聰明的父母能夠從中分辨,明白神的旨意。屬神的人總是開放自己,從不放過每個學習的機會,儘管那是出自兒童的口,只要是合情合理,吻合聖經,必然俯首和應。不要小看這樣的親和關係,孩童必定從中學會敬畏神,並且尊重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