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溝通欄

在大家庭中,如何打破在母子、夫婦、
婆媳、姑嫂、姻親之間的溝通障礙?
要死屈啞忍,還是釋放自己?
琦琦與大偉結婚五年多了,她覺得大衛比起婚前已沒有那麼熱切:自己重視的日子,丈夫不大在意;自己的生日,他竟然忘記了買禮物。每逢到結婚週年紀念之前,她就開始焦慮,究竟丈夫會否記得買禮物給自己……

此外,婚後他們的二人世界變得很擠擁。因為與奶奶家住得近,他們每天都會去奶奶家吃飯;奶奶與丈夫的大哥大嫂同住,於是每天晚上大家擠在一室之中好不熱鬧。

結婚初期,琦琦感到這種生活很方便,因為不用下廚;對於不慣做家務的她是一種釋放。可是日子久了,她就感到有點壓迫感。日間上班,故然不可放鬆,下班又要與一群自己本不相識,卻因婚姻關係才變得親密起來的「親人」交往。她不能放鬆自己……起碼不能倚在大廳梳化上打呵欠和修指甲!

長始以往,她變得很不開心。婆婆本身是個精明能幹、持家有道的婦人,對於琦琦一竅不通的持家之法,當然有很多意見,琦琦感到很大壓力。

除了覺得家姑「霸道」,侵犯她的私人空間之外,她更覺得丈夫 「唔識做」, 沒有為自己「擋架」,使她更覺委屈。

兒子出世後,她們夫婦的私人空間就變得更小了。在管教兒女上,婆婆、大嫂有好多好多的主意,琦琦更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初為人母,因沒有經驗,已經七手八腳;別人的意見雖然出於好意,但她總覺得被批評;於是情緒極度低落,心中渴望丈夫能多了解和支持自己。

可是每當她向大衛訴說時,他只是沈默不作聲。琦琦因此更不開心,覺得丈夫不關心她,甚至好像有意逃避與她單獨相處的時間。他們之間不是有親戚、朋友,就是有兒子……她不禁要問,我的婚姻去了那兒!

她提議丈夫一起去尋找輔導,丈夫又不願意,她只感到極度無助。

究竟琦琦在這個家庭裏,溝通的最大障礙是甚麼?是琦琦嫁了一個不解人意,或不愛自己的丈夫?還是因為有了一個太「媽打」形的家姑?起初是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住得太近家姑),導至今天滿盆皆落索?

琦琦來到輔導室時,心情就是:丈夫不再愛我了;我在家中沒有地位;我既不能成賢妻良母,也不是成功的事業女性……

跨欄之一:為自己的幸福負責

琦琦面臨的最大障礙是一種無能感。她認為丈夫不夠體貼,不懂維護她,於是腦裏就慢慢假設,丈夫不再愛自己了。如果丈夫不改變,琦琦就會感到很困擾;而她也曾嘗試使用方法令丈夫改變,但都無效。

要跨越這一欄,琦琦必須先改變這些想法。首先,她要明白,我們要為自己的幸福負責,而不是將這個責任推給他人,包括自己最親的人;所以她不能只祈望對方改變。

琦琦渴望丈夫能多花時間陪他,但她很多時不敢直接道出要求,而是間接地說:「我地好耐都冇去睇戲啦。」當她渴望丈夫多點做家務時,會說:「我很疲倦,我甚麼都做不來。」當她感到丈夫不諒解時,又會說:「你從不了解我,你不再愛我了。」

這些例子,說明琦琦渴望丈夫有一雙「X光眼」,看透她的內心。而丈夫摸不著頭腦,還被批判;不敢說話,怕引起爭執。偏偏那些溝通技巧課程,總是教夫婦間不應害怕衝突,應該盡量面對,琦琦很氣憤丈夫不明白這個道理。

琦琦後來終於明白,她這樣做,無疑是將自己的幸福,完全交託在一個同屬血肉之驅的丈夫身上;她才猛然醒悟,自己是害怕對自己的幸福負責。其實除了神,沒有一個人是我們可以交託那麼重大的責任的。

她求主再賜她勇氣,面對自己人生的挑戰,而不是只交給丈夫為她解決。她領悟到,要為自己的說話負責任,她放棄了以往那種間接而帶有批判口吻的說話方式,而是正面對丈夫提出要求。例如:「這個家是大家的,我和你都有責任做家務,我想跟你商量如何分配家務。」

當丈夫沈默不語時,她會說:「你似乎不想現在談我們之間的困難,但我很希望找個時間,給大家面對面傾談,請你給我一個時間。」

琦琦原先渴望,丈夫在他的親人面前維護她。但對丈夫來說,這是很困難的,因為他自小已習慣了這個家庭的規則,他很難明白,母親的某一些話是會傷害到琦琦的,亦很難即時反應。琦琦以往將這重任交在丈夫的身上,他很難勝任,但琦琦終於明白,她和家姑之間的規則,必須要靠她自己去應付,不能假手於丈夫。

有一次,家姑認為琦琦太晚未替BB洗澡,便說:「一早就叫你同BB沖涼啦。」以往,琦琦只能啞口無聲,逆來順受,這次她要表示一點不高興了: 「奶奶唔使咁操心,我有分數啦。」

老人家說話未必是針對性的,但她們慣了對兒女用這般命令式口脗,很自然對媳婦也如是。當然,琦琦可以不作聲,但如果自己感到難受,也可以申明立場;不過,當然不能像與丈夫說話時那麼直接了。

又有一次,她在清潔爐頭,奶奶教她,不可這樣那樣洗,應該這樣那樣做,如是者,琦琦上了一課如何洗擦爐頭。她本來又可再忍,但想想,爐頭如何洗不是重要,但天天聽教訓則不好受,她就索性在奶奶說話的中途轉換話題,然後走開了。精明的奶奶意會到媳婦不希望聽這般的說話,以後就不再插手了。

跨欄之二:保持真我個性

其實為自己的幸福負責任,不是容易的事。琦琦先要放下做「好新抱」、「好妻子」的包袱。如果永遠只活在別人的期望中,失去了真我,代價就太大了。

明白過來後,她首先為自己尋回一些空間。琦琦不想每天晚上都要「應酬」這一大堆親戚,就下定決心,在可能令奶奶不開心的情況下,提出要求換屋;反正BB來臨後,住所已不夠大,她就與丈夫商量,另覓新居,搬遠一點。

丈夫欣然接受,其實,他也覺得與母親住得太近,會引起很多婆媳衝突,搬家後這方面的衝突自然減少了。丈夫也覺察琦琦不再那麼多埋怨,自己也覺得鬆了一點,沒有那麼大的壓力;與妻子相處時感到被接納,不再像以往步步為營,害怕隨時引爆計時炸彈。人變得較前主動,夫妻的感情改善了。

另外一種壓力來自姑嫂之間。每年奶奶都到外國探望大女兒,有一年,她在探親之前對琦琦說:「大嫂(大哥的妻子)已買了禮物給 『大姑奶』(丈夫的姊姊),而她也願順道替大衛買一些禮物送給姊姊。」這一下子,琦琦難過極了,一則奶奶像在說她「唔識做」,不懂禮貌;二則奶奶像是在告訴她,大嫂是個得體的新抱,你應學效她。

琦琦心裏在想,自己應否謝謝婆婆替他們買禮物,然後還錢給她。可是送禮的念頭從來不在她的腦海內,一則她自己從來沒見過「大姑奶」一面,沒有甚麼感情,送禮的心意應出於丈夫而不是自己。二則如果因為大嫂做,她也跟著做,好像沒有甚麼道理。三則,她有點不高興,奶奶事先並沒有徵詢他們的意見。

她開始明白到這個家的一些規則,一定要靠自己來蹉商。她決定在這事情上不讓步。畢竟,她和大嫂是兩種人,大嫂很喜歡買禮物送給人,這是她與人相處的方式,而這不是琦琦方式。如果因為怕奶奶不高興,或不想遜色於別人而改變自己,未免太虛假了。所以,她這次選擇「企硬」,不作任何反應。精明的奶奶明年再沒有做出同樣的事情了。

作這樣決定前,琦琦要冒得罪奶奶的險,但一想到奶奶如果只看這些,她也不應太介意自己在她心中的地位。最後,家姑並沒有因此而拒絕她,反而懂得尊重她,再不敢為她擅作主張。

以往的她,總會希望丈夫向奶奶表明立場,但今次她決定自己面對。結果她沒有為這事情與丈夫衝突,簡直就是雙羸的局面。

雖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但當兩種家規要結合時,是要經過談判和建立共識的過程的。如果不顧一切去遷就,只會愈產生很多不快樂的靈魂,更甚者會延及下一代。

跨欄之三:突破性別定形框框

琦琦有另一個障礙要跨越,就是傳統的性別定形。關於買禮物之事,奶奶不告訴大衛,卻告訴琦琦,就是傳統上,這些繁文褥節是「女人」的事,她很自然地選擇了新抱為訴說對象。琦琦的大嫂在這方面永遠都不用丈夫擔心的,總是做得妥妥當當。琦琦不多不少也感到有壓力,這次她選擇了不妥協,沈默抗議,也就是間接挑戰了這種規則。

當然,她也可以選擇妥協,視乎事情對她的重要性。例如,每天晚餐後,洗碗的事情總是她與大嫂輪流做,兩位男士「袖手旁觀」,就連 「姑仔」(丈夫的小妹)也不動手。就這樣,無形中這種工作就成為新抱的專職。

琦琦不介意洗碗,但在家中,丈夫和她是平分家務的,為甚麼一回奶奶家,男人都可以不動手的呢?琦琦選擇了妥協,以前她會感到不舒服,但現在明白到,這些壓力是來自規矩,她有意識地選擇妥協,心裏就好過一點。偶然與丈夫分享這事情,他竟破例走進廚房洗碗,令眾人都感到驚奇。

琦琦現在感到丈夫不是不愛自己,只是有些事情丈夫很難理解。所謂當局者迷,丈夫一旦理解琦琦的感受,他是願意衝破一些規範的。琦琦對丈夫的愛,又再一次肯定。

從琦琦的例子看,很多時溝通的最大障礙是來自自己,包括我們的想法,行為和感受。但改變自己,是我們可以選擇的。當然,琦琦的蛻變是經過一段長時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要仰賴上主,使我們在與家人溝通時,能心意更新而變化。祂會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7節)。

張秀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