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到架上琳琅滿目的蠟燭,是在來美後逛大賣場的一次聖誕節前夕。各式各樣的應景禮品,賞心悅目,直叫人眼花撩亂;更有種劉姥姥進大觀園、既新奇又興奮的情緒。最吸引我目光而令我裹足不前的,是那一排排印有典雅圖案的彩色蠟燭。
看著美麗的圖案,想像起點燃的朦朧燭光,搖晃擺盪並透著昏黃色調,充滿整個溫暖的小屋。若再放些優美的古典小夜曲,無論是坐、是臥、是倚,讀一本心愛的書籍,那將是一個多麼美妙的夜晚。或者,躺在浴池,就著燭影的搖曳生姿,伴著輕流的樂音,享受著輕鬆、恬靜自在的泡泡浴。多麼令人嚮往。
與蠟燭結緣,或許要追溯到幼年時光,那個不知愁的年紀。神聖的教堂是我每個星期日的去處,每當走進那寬闊高挺的教堂門口,肅穆又莊嚴之感油然而生。進了門,我聞到一股的清香氣息,深受吸引,不再嘻笑怒罵、大聲說話。猶記得母親在燭光映照下虔敬的神情。
老舊的風琴,嘎吱嘎吱,配合著陣陣不很一致的輕唱聲,我知道那是熟悉的《玫瑰經》、《天主經》……不知有否跟上唱腔的我,耳際總也充盈著抑揚頓挫的樂曲,心情歡愉,盯著祭台上的熊熊燭光,一排排耀眼的火舞。我瞇起了雙眼,並將兩個黑眼珠聚集中間,這樣,整排閃爍著金光的蠟燭,又自然產生另一排同樣美麗奪目的燭光。我樂此不疲玩著「鬥雞眼」的遊戲,因為那樣可以使我看到雙倍的閃爍燭光,祭台前閃耀的燭光照亮了我童稚、柔嫩的心,也溫暖、啟蒙了我人生的一個開端。
再次與蠟燭邂逅,已是大學時光,中文系裡的「詩詞欣賞」,令我再次地著迷、沉醉不已。「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紅燭,是喜氣和吉祥的象徵。試想,洞房花燭夜時,一對嬌羞、愛戀的新人,結為連理的興奮又緊張的情緒,伴隨著紅燭搖曳的情景,是多麼浪漫又耐人尋味的氣氛。我憶起童年的颱風夜,家中一定要準備好幾支大紅蠟燭,風吹雨打的斷電時刻,紅燭搖晃著,兄姊總會用雙手做些「狗叫」、「蝴蝶飛」、「小鳥」的樣子,就著燭光映在牆壁上,給這風雨飄搖的颱風夜,帶來無比的回味,也帶走無限的恐懼。
蠟燭,牽引我的喜怒哀樂,明亮生輝的光芒,似乎已隱隱然藏入我記憶的扉頁。快樂的心情,會因看見它而燃起,使我恍如回到兒時的歡愉情境。而藉著它柔美溫暖的光暈,也能輕撫那些感懷哀傷的愁緒。奇妙的蠟燭,竟能使我在一見它的當下,就彷彿見到它點燃後的光亮,或許在久遠以前,已經是彼此鍾情的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