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兩歲大的小女兒問我:「媽媽,今天你可不可以不上班?」我苦笑一下,說:「媽媽要上班賺錢‧‧‧‧‧‧若果媽媽不上班,便沒有錢買妳喜愛的洋娃娃了!」小女兒好像開始明白,然後說:「那麼我不要洋娃娃了,你也不用上班了。」她的結論令我啼笑皆非,但亦有其道理。
其實不少人都說工作是一種重擔和壓力,若不是為了生活,才不願那麼辛勞,更鮮談有甚麼滿足感。紐約大學管理及組織行為學的一位教授Professor Wrzesniewski便指出,人們總以為從事有趣的行業才能得到滿足感,事實卻非如此。她的研究發現人們通常抱三種不同的心態去工作,包括為生活、為發展事業及為使命而工作;而視工作為使命者,縱然他們的工作趣味性不高,他們仍能比同類型工作的人取得較高的滿足感。研究中舉例,當一個醫院的清潔工人視工作為使命,他不單談及如何去清潔,還會指出清潔的工序如何幫助部門的運作,服侍病人等等。當然,他變得喜愛自己的工作。
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工作付予意義及使命,或是教育下一代,或是服務社會,或是幫助遇上我們的顧客,甚至只有當公司其中一個齒輪上的螺絲。當我們為工作定位,找到其價值,縱然辛勞不減,我們卻能獲得滿足感,較愉快地工作。過了幾天,我的小女兒又問我可不可以不上班,我答她:「不可以,因為媽媽要上班去幫助別人。」小女兒的腦袋轉一轉,也給我一條新的問題:「那麼,你可不可以也帶我上班?」
麥慧明
臨床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