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時代。
嵇康的《廣陵散》,王羲之父子的書法,顧愷之的人物畫,酈道元的寫景文,蕭氏父子的宮體詩,庾信的《哀江南賦》……種種風流,琳琅滿目,皆是魏晉南北朝所獨有的神韻。
“一種風流吾最愛”,姑且借用大沼枕山的漢詩來形容我心中的向往之情。
想寫的東西很多,從美男子到奇女子。還是先從美男子開始吧。
魏晉南北朝300余年的混亂中,出了形形色色的美男子,這是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
彼時,重視個人價值,故重才、重貌。所謂的“貌”,已不僅僅局限於五官,更在於神韻。那時,寬大飄逸的衫子已經取代了厚重單調的深衣。試想,褒衣博帶,意態疏朗,風度翩翩﹔持麈尾、醉流觴、賞桃花﹔指點江山,縱橫文壇,舍我其誰!這是怎樣一種風流?
遂情不自禁地想八卦一下當時的美男子:何晏、嵇康、鐘會、潘岳、衛(王介)、裴楷、王夷甫、王羲之、周伯仁、慕容翰、慕容沖、慕容超……按時間順序,一個個來編派。
何晏,字平叔。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漢靈帝娶了個屠戶之女,就是後來的何太後。何太後的哥哥何進,因妹妹而飛黃騰達。後來,欲誅宦官,反被宦官所殺。
何進的孫子,就是這里要說的美男子何晏啦!也有人說,何晏是何進兄弟的孫子。
我以前總覺得奇怪。何進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滿臉橫肉的暴發戶形象,但他偏偏就有個如花似玉的妹妹(皇帝的眼光應該不會差到哪里去),還有個貌美才雋的孫子何晏。看來,不能光憑門第來猜測人的長相。
身為國舅的孫子,何晏怎麼說也算出身名門了。不過父親早亡,母親尹夫人改嫁曹操,他幼年時就隨母親生活在曹府。一切衣食用度,都與曹家子孫無異。
因此引起了曹丕的不滿。人家是正經兒子,你算什麼?故一見何晏,曹丕就譏諷他:“假子!假子!”
但何晏雖寄人籬下,卻很有自尊。曹操喜愛他的聰明機辯,想正式把他收為義子。這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何晏偏偏就不買帳。他在花園里用枝椏在自己周圍畫了個圈,說:這是何氏子廬!
曹操是何等聰明之人。心中難免有些不悅,便叫人將他遣送回何家。
不過,當不成兒子,可以當女婿啊!何晏長大後,娶了曹操與杜夫人的女兒──金鄉公主。
何晏與公主應該早已認識了。畢竟他曾在曹府生活過很長一段日子。幼時以兄妹相稱,一別數年,當大紅蓋頭輕輕掀起時,不知昔日的青蔥歲月是否會在彼此眼中重現?更不知,青梅竹馬的感情放在婚姻里是否真的美滿?
何晏“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曹丕的兒子)老疑心他搽了粉,總想當場戳穿他。其實說白了,不就是嫉妒姑父的皮膚比自己白嗎?
於是,大熱天的,明帝故意請何晏吃熱面餅,等著看他出洋相。何晏吃得滿臉是汗,就拿朱衣拭臉。結果,怎麼拭還是那麼白!天生的,沒辦法!
何晏累官尚書,典選舉。在政治上是沒什麼大作為的,事實上曹丕父子也不會讓他有什麼作為。但他才華橫溢,在學術上很有建樹,尤其是口才。
當時的社會風氣已經開始轉變。何晏“好老庄言”,認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為本”,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導玄學,日事清談,成為一時風氣。這種清談風氣影響了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政治文化。
我就很喜歡這種平和風雅的學術辯論氛圍。有人說“清談誤國”,那是針對後來那些只知耍嘴皮子的文人,與此風的開創者何晏無關。
何晏後因依附曹爽,為司馬懿所殺。但他掀起的玄學思潮則成為魏晉南北朝的思想主流。
2.龍章鳳姿──嵇康
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賢”之一。
他長得美,有《晉書》為證:“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可見美男子就是不打扮,也有自然美!
另外,《世說新語》的“容止篇”也說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可見他的美,不僅僅在於相貌,更在於氣韻風度。
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這樣的評價,已遠遠超越了相貌,勾勒出一個錚錚不屈的嵇康,浩然正氣的嵇康,孤高簡傲的嵇康。
嵇康“有奇才”,文學、玄學、音樂等無不博通。其文風犀利,高峻灑脫。“心寫心聲不失真”是嵇康詩文最突出的特點,有《嵇中散集》。
再想象一下他十指撥弦的意態。“目送歸鴻,手揮五弦。附仰自得,游心太玄。”那份恬淡高邁,真讓人心馳神往。
他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曾任中散大夫,人稱“嵇中散”。
在司馬氏與曹氏的政治斗爭中,他傾向於當時的正統──曹魏。這倒不僅僅因為他是曹家的女婿,更因為他憎惡禮教敗壞的社會現實,故力圖捍衛正統。
嵇康本性剛烈,蔑視權貴。史書上說他“遠邁不群”。他的好友,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向司馬氏舉薦他為官,嵇康立即寫信與山濤絕交。言辭激烈,態度決絕。
然而,他臨死前,卻對兒子嵇紹說:“山濤伯伯會照顧你的!”我不禁感慨,這是一種怎樣的友誼?雖已“絕交”,卻依然知心。他說得不錯,山濤確實沒有辜負他。
司馬昭的心腹鐘會想結交嵇康。他去拜訪時,嵇康正和向秀一起打鐵,旁若無人,看也不看他一眼。
後來嵇康死於司馬昭之手,鐘會就是推波助瀾的人。當時,三千太學生請求赦免嵇康,愿以他為師,但司馬昭不許。或許,他在等待嵇康的妥協。
臨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廣陵散》一曲,曰:“《廣陵散》於今絕矣!”然後,從容赴死。這份鎮定豁達的氣概,千年之後仍令人不勝唏噓。
嵇康的兒子嵇紹,同樣是美男子,史書上說他“至長七尺三寸,潔白,黑發、赤唇、明目,鬢須不多,閒詳安諦,體若不勝衣。”
嵇紹初到洛陽時,有人對王戎說:“昨天見了嵇紹,昂昂然如野鶴之在雞群。”王戎回答:“你還沒見過他父親呢。”由此可推想嵇康的風度儀態。
3.敏惠夙成──鐘會
鐘會,字士季,太傅鐘繇的小兒子。
他的母親張昌蒲是鐘繇的妾。據說,她四歲讀《孝經》,七歲讀《論語》,十歲讀《尚書》,十二歲讀《左傳》,十三歲讀《禮記》,十五歲入太學當旁聽生……好一個女博士,不知羞煞多少須眉。
——————————————————————————–
其父鐘繇是書法名家,把隸書轉變為楷書的就是他。由此觀之,鐘會的遺傳基因必然不差。
鐘繇為官做人,亦稱得上耿直,只是有一件事──
一次偶然,他發現同僚韋誕有蔡邕的真跡,向他借閱而苦求不得,鐘繇難過得捶胸頓足,大哭大鬧了三天,全不顧個人體面,最後“其胸盡青,因嘔血”。虧得曹操派人送五靈丹(三國時期療傷聖藥)給他,才救了他一命。
紫流蘇曰:鐘繇如桓子野,亦稱得上“一往而有深情”。正因此,才有書法上的造詣。鐘繇為人,極真,極痴。其實魏晉諸人,大抵如此。這點我最愛!
韋誕死後,鐘繇竟派人盜他的墓,終獲蔡邕手跡。
執著至此,有人質疑,有人駁斥,有人嘆惋,卻少有人苛責或鄙夷。
唉!可怜韋誕,早知如此,不如臨死前把它傳給鐘繇得了,賣他個人情,何況以鐘繇的書法也不算辱沒了蔡邕的真跡。
鐘會出生時,鐘繇已年逾古稀。據說是七十五歲,難道他想生出個孔子?
史書評價,鐘會“少敏惠夙成”。5歲時,中護軍蔣濟見到他,贊道:“非常人也。”還說:“觀其眸子,足以知人。”
小小年紀就已風神過人,難怪鐘繇視他如寶。我只是納悶,蔣濟從一個孩子的眼眸里看出了些什麼?
鐘會不止儀容美,而且聰明。這種聰明并非簡單的聰明,而是適用於政治的聰明,奸詐和狡猾是少不了的。
小時候,他和哥哥鐘毓一起去見魏明帝。鐘毓嚇得滿頭大汗,他卻神情自若。
皇帝問鐘毓:“卿為何出汗?”鐘毓回答:“戰戰兢兢,所以出汗。”
皇帝又問鐘會:“卿為何無汗?”鐘會學著哥哥的樣子,回答:“戰戰兢兢,汗不敢出。”好一個機靈的孩子!
長大後,他去拜訪嵇康。嵇康只顧自己打鐵,理也不理他。他無奈離去時,嵇康忽然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你聽說了什麼才來?見到了什麼才離開?)
他機敏而又略帶驕矜地回答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鐘會成年後,“有才數技藝而博學,精練名理”,而且勤勉好學,讀起書來“以夜續晝”。他的仕途也頗為順暢,祕書郎、尚書、中書侍郎、關內侯……
司馬懿准備伐蜀,惟鐘會極力贊同,與他一起籌度地形,考論事勢。後以“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的身份,統十余萬人,與鄧艾、諸葛緒等人出兵蜀國。又因伐蜀有功而進封司徒、縣侯,增邑萬戶。
以鐘會的才智,亦為司馬氏的篡位立下了赫赫功績,也難怪他一直飛黃騰達。然而他的人品確實不怎麼樣,鼎鼎有名的鄧艾和嵇康就是死在他手上的。不過,死在他手上的又豈止是這兩人?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惜偽造書信,模仿筆跡(不愧是書法家的兒子)。
他的結局在歷史上很普通:謀反未遂,被殺,年僅四十。一言以蔽之:聰明反被聰明誤。
《三國志》里如此評價他:鐘會精練策數,咸以顯名,致茲榮任,而皆心大志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涂地,豈不謬惑邪!
鐘會有的是機關算盡的小聰明,缺的是仁義純孝的大智慧,也難怪,誤了卿卿性命!
4.笑向檀郎──潘安 [回復] [樹狀]
潘岳,西晉文學家,字安仁。此君即大名鼎鼎的美男子潘安是也。
我以前看李煜的詞《一斛珠》,其中有一句:“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心中不由得納悶:為什麼把情人說成“檀郎”呢?
後來偶然得知,潘岳小字檀奴。難怪後世文學中以“檀奴”或“檀郎”來代指俊美情郎。檀奴、檀奴,多好聽吶!
潘岳小時候被鄉里稱為“奇童”,“總角辯惠,文藻清豔”。
少年時的潘岳,風流倜儻,喜歡挾彈弓到洛陽城外游玩。熱情的姑娘們爭相向他丟水果,也不怕砸傷了美男子。所以,潘岳每次出行都能滿載而歸。日啗鮮果,皮膚想不好都不行! 水果美容的經驗極有可能就是潘大帥哥親身實踐出來的。
長大後的潘岳更是高步一時。不但儀表非凡,還有一手錦繡文章。尤其擅長寫哀文。
他與妻子楊氏伉儷情深,喪妻後的悼亡詩寫得纏綿悱惻。這里摘錄幾句直白卻情深意重的:
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