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Yip | 五月 28, 2020 | 更多: 6185

BeiGene shares Amgen deal

如果新冠疫情當中有大贏家,港股中必定就是康希諾生物-B(SEHK:6185),1月尾公布着手研發新冠疫苖後,集團股價開展了一輪大升浪,股價由年初約 60港元一度升至 5月21日盤中 285.8港元的高位,股價升超 300%,但升得快跌得更快,由高位計短短 4個交易日就有逾四成跌幅。

仰望康希諾近 300港元的高峰,現價會否是一個讓遲來的投資者上車的好機會?筆者認為,只要略微細想,以下 3個情況都反映着康希諾這輛車還是不要上為妙。

1.康希諾研發疫苖未必成功

早前股價的升勢,自然是由於對新冠疫情大市場的憧憬。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傳染力強,而且爆發後不久就有專家推斷新冠病毒不會如 2003年 SARS般自然消失,疫苖變成了剛需。那怕疫苖以 100元(人民幣・下同)定價,在國內也是高達 1300億元的市場。

但前提是研發成功了,失敗的話一切都只是空想。而醫藥研發本身就是高風險項目,多間大型醫藥企業都有眾多在研項目,那怕有項目失敗都不至於滿盤皆輸。但康希諾卻是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不成功便成仁。

5月25日,康希諾公布新冠疫苖研發的 I 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疫苗接種後28天可耐受,並具有免疫原性。隨後 Morgan Stanley 把康希諾的疫苗被核准的機率,從20%上調至60%,還一舉提高目標價153%至每股256港元。

但 60%的成功率,亦即是 40%的失敗率,這個比率只是比在賭場買大細略好。加上同樣採用腺病毒重組技術研發疫苖的牛津大學失利,這個前車之鑑更佐證了疫苖研發難關重重。

此外,康希諾的疫苖研發只是過了 I 期,在業內人士看來,Ⅲ 期臨床試驗才是疫苗研發企業共同面臨的最大挑戰。Ⅲ期試驗需要在更大範圍的人群中評估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通常需要成千上萬人。據國內數據顯示,目前疫情基本受控,新冠發病率低,要滿足 III 期試驗的病人數目未必可行。

2.康希諾未必是最早研發成功

新冠疫苖是一個曇花一現的市場,而且每個人受種疫苖後需求就會消失,所以最先研發成功的企業搶到「頭啖湯」,有絕大優勢。換言之,康希諾的研發不單要成功,還要足夠快。康希諾是計劃最早提交生物制品許可申請的研發企業,預估期為今年第四季。不過,上述內地病人量不足應付 III 期臨床試驗的問題,理論上可以到國外其他流行區進行,但需要更多的時間,康希諾最後能否如期審批還是未知之數。

而且越來越多的藥企相繼進行新冠疫苗研發。據世衛透露的數據,全球已有超過120個新冠疫苗在研,實際數量很可能還要更多,其中部分正在進行臨床評估。單單國內就有智飛生物、華蘭生物等超過20家醫藥企業在做新冠疫苖研發工作,只是康希諾暫時領先,有 5個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但康希諾最大的對手就是外國企業,如Moderna採用信使RNA技術研發的疫苗、輝瑞與德國制藥公司BioNTech聯合開發的mRna疫苗,它們預期 2021年初就能提交生物制品許可申請,跟康希諾相距不遠。加上美國四巨頭之中的賽諾菲與葛蘭素史克合作研發,康希諾在研發能力上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3.最早研發成功了,但然後呢?

當然,那怕康希諾的疫苖研發慢了,但在國內市場佔有地利,又可能會得到國策支撐得守內地市場。但問題是,新冠疫苖過後,康希諾又何去何從呢?

目前為止,康希諾還未有任何核心商業化產品,言下之意即是未有任何產品為集團盈利帶來貢獻。康希諾有覆蓋了13種傳染病的16種疫苗的研發管線,包括 2017年獲批準的全球創新重組伊波拉病毒病疫苗、重組結核病疫苗以及在研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等。其中重組伊波拉病毒病疫苗成功上市,是世上首個獲批的可用於伊波拉流行控製的應急儲備用疫苗,但卻尚未為集團帶來增利,其他在研產品又未實現上市。

自 2016年至今,康希諾持續虧損,而且幅度每年擴大,4年間已累計虧損 4.09億元,而集團的疫苗產品亦未實現商業化銷售。新冠疫苖過後,未見有產品能支撐着業績增長。但集團的港股市值卻已高逾 200億元,最高峰時期更逾 300億,現價距離疫情前的 60港元水平高出近兩倍,撇除了肺炎疫苖狀況明顯是超高估值狀態。

投資結語

若果疫苖研發按時完成,康希諾的股價或許能再衝一波,但這種「All or Nothing」的投資卻非我們樂見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