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小兒科醫師與家庭醫師,最美好的體驗之一,就是親眼看到一個個原來只是對你傻笑的襁褓嬰兒,在無數次預防接種及小病不斷、大病不患的門診造訪中,不旋踵已變成十幾歲的青少年。當然,大部分人在上小學後,生病頻率減少,一年偶爾才來兩三次門診;但只要隔一陣子又來看診時,就會訝異地發現,才沒多久,他們怎麼又變這麼大了?難怪常有人說,生命本身是一場奇蹟。
今天小雯到診所來,看起來比上次成熟了不少,頭髮也染成時髦的金黃色。上次她來,大概是兩三年前,剛上國一時。
這次她很大方地坐下來,翹著二郎腿,指著懷中抱的小嬰兒說:「寶寶有點咳嗽,醫師請檢查一下。」我笑著問,是不是媽媽老蚌生珠,又生個小弟弟讓妳幫忙帶啊?沒想到她回答:「這是我自己的小孩。」我真是吃了一驚,前兩三年她還是小兒科病人,現在她卻帶兒子來看小兒科了,真箇是小鬼頭生小娃娃。
她解釋,念國二時,課餘去姊姊的檳榔攤幫忙,認識了一個在附近打工的男孩,後來懷了孕,只好休學,雙方家長已見過面,男的答應跟她結婚,但要等當兵回來再排時間。現在兩人住在一起,缺錢時只好向家裡拿。
看她還那麼年輕,卻已負擔起教養娃娃的責任,是真的有些荒謬。她的人生才剛開始,還有很多沒有學,很多快樂的日子還沒過,郊遊、舞會、烤肉、逛西門電影街,都還不曾盡情享受,就已經告別了青春歲月,開始煮三餐及換尿布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年紀,怎麼會懂得母親的角色?兩個對生命還懵懵懂懂的小孩子,如何教育他們的孩子?實在是替他們惋惜,也為他們擔心。
由於解嚴、開放髮禁、各種平面或影像媒體的開放及增加、電腦與資訊的進展(包括電玩、大哥大人手一機),整體社會的變遷,追求逸樂的風氣興起,我所照顧過的小朋友,一代又一代也更不同。這兩年,我的小病人踏入青少年期,染髮、穿多孔耳洞、吸菸、講話大剌剌、看病時有小情人相陪的,也愈來愈普遍──有的竟是已有了孩子。回想起他們當年無邪、愛哭、拖著鼻涕躲在媽媽懷裡的羞怯樣子,我真的有些悵然若失呢。
實在是替他們惋惜,也為他們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