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駭人的新聞

2006年10月23日報載一則新聞,四名中五同學在平台公園商討校運會節目表演。3名少年向他們索取香煙,同學們表示沒有,這三名女童隨即不滿地以黑幫術語盤問對方:「咁寸,你邊瓣架,有無跟人﹖」同學們一時間被問得啞口無言。剛好有3名年僅6、8、9歲的女童途經,見狀亦「狐假虎威」的向中五的同學說:「為什麼不出聲?是不是想被人打,信不信我『吹雞』找人打你!」這樣的喧鬧,引來童黨圍觀叫囂,恃著人多勢眾打傷兩名男生後四散逃去。兩男生遭童黨圍毆至遍體鱗傷,幸而傷勢不嚴重,由救護車送往醫院,經敷治後無大礙。

MQ(道德商數)的重要

在我的心目中,8、9歲的兒童,仍是天真瀾漫,純潔可愛。這則駭人的新聞,徹底打破了我的看法!驟然喚醒我培育孩子MQ(Moral Quotient)的重要。MQ就是德商(道德商數),是衡量一個人分清是非能力的尺度。人的德商包括:

意識到別人的痛苦,並且切忌惡意待人。
控制自己的衝動,並且不追求暫時的滿足,做出判斷之前,公開傾聽各方面的意見。
接納不同的觀點。
識別不道德的選擇。
能夠同情他人
面對不公正,敢於挺身而出。
能寬厚禮貌地待人。
這些能力是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正派善良的核心,是良好品格和優秀公民素質的基礎,是我們最希望孩子具備的美德。

關鍵的時刻:從小開始

德商是可以培養的,父母在孩子還在蹣跚學步時,就應該開始培養他們的德商了。孩子雖然年紀小,沒有道德推理的認知能力,可是,那時正是打下道德習慣基礎的時候。例如:培養自控、為人公正、尊重長輩、樂意分享、以及善於同情等。有研究發現,6個月的嬰兒已經能對別人的悲痛做出反應,因此,打下了同情別人的基礎。

父母親常有一種錯誤觀念:「等到孩子長到6-7歲所謂理智年齡時,才開始培養他們的道德能力。」這種延誤只會增加孩子學會負面習慣的潛在性,影響孩子們的道德成長,往後要改正也困難重重了。

培養孩子德商的能力愈早,孩子養成良好品格的基礎就愈好,就愈能學會按道德標準進行思考和行事。

關鍵的人物:父母

雖然德商是可以培養的,但要獲得德商卻不是容易的。德商必須要有意識地仿效和培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道德教師,要激發孩子基本的道德美德,沒有人比父母更稱職。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會以父母為學習對象,他們從父母的言行舉止學習,所以父母的身教最為重要。保羅對提摩太說:「但你已經服從了我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難;我所忍受是何等的逼迫,但從這一切苦難中,主都把我救出來了。」(提後3:10-11)保羅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他不只是以言語教導提摩太,更是以他的生命影響提摩太,這比言語來得深遠和有效。

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國民生產總值,不是技術發展,也不是軍事力量,而是國民的品格。因此,養育一個有道德的孩子,將永遠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